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清楚记得对方说过某句话,对方却斩钉截铁地否认,说 “你记错了,我从没说过”;当你因对方的言行感到不适时,对方轻描淡写地指责 “你太敏感了”;甚至周围的人也纷纷附和,让你觉得所有问题都出在自己身上,进而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和不安中……
这些看似偶然的对话和场景,其实可能隐藏着一种不易察觉的心理操控。
煤气灯操控
“煤气灯效应”这一概念最早由Barto和Whitehead(1969)提出,其灵感来自于1938年的话剧《煤气灯》,该话剧被之后改编成电影《煤气灯下》而广泛流传。故事中丈夫试图通过环境中的各种小细节,比如偷偷调暗煤气灯,但反复告诉妻子灯光没有任何变化,从而操纵妻子,让妻子认为是她自己错了,甚至会有这种感觉是妄想(一种精神病性症状)的表现,最终说服妻子和众人是“妻子疯了”。
现在,“煤气灯效应”(Gaslighting)通常定义为操纵者通过各种方式引发被操纵者对自身认知的怀疑,最终实现对被操纵者思想和行为的控制。在煤气灯效应的双方中,操纵者通常占据主导地位,处于权力的上位者或者资源的占据者,坚持己见并采取多种手段质疑被操纵者;被操纵者则处于较为被动的角色,权力的下位者,在性格特点上倾向于将操纵者理想化, 情绪上追求获得操纵者的认同,过度依赖于操纵者对自身价值的判断。
煤气灯操控有哪些特点?
煤气灯操控通常发生在亲密关系中,操纵者可能会利用被操纵者的信任和依赖,通过否定、误导、欺骗等方式,使被操纵者对自己的认知产生怀疑,而且亲密关系中的很多细节也很难通过旁人佐证。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下或者被操纵者缺乏外部支持和资源,也更容易发生煤气灯操控。另外,操纵者通常比较擅长说谎并且运用语言技巧,比如模糊表达、双重否定、转移话题等,让被操控者难以捉摸其真实意图,进而对自己产生怀疑。
操控者会对被操控者施加情感虐待,让受害者逐渐丧失自尊,产生自我怀疑,无法逃脱。罗宾·斯特恩在《煤气灯效应》列出了20个报警信号,如果符合下列其中任何一项情况,都需要额外留意。
20个报警信号
1、你反复质疑自己。
2、你每天数十次地问自己:“我是不是太敏感了?”
3、你经常在工作的时候感到困惑,甚至有些失去理智。
4、你总在向父母、伴侣和领导道歉。
5、你经常考虑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伴侣、员工、朋友或子女。
6、你想不明白,为什么生活里有那么多精彩的事,你却总是不够开心。
7、你给自己买衣服、给自己的公寓买家具,或者买其他的个人用品时,脑子里却一直考虑的是对方喜欢什么,而不是自己喜欢什么。
8、你经常在朋友和家人面前为伴侣找借口。
9、你发现自己开始对朋友和家人隐瞒某些信息,这样你就不用再对他们解释,或者在他们面前找借口。
10、你知道出了严重的问题,但你就是没办法表达清楚,甚至连自己也搞不清原因。
11、为了躲避伴侣贬低你的言语和对现实的扭曲,你开始撒谎。
12、你连简单的事都拿不定主意。
13、你在闲谈时也要三思。
14、在伴侣回家之前,你会先在脑子里过一遍自己这一天做错了哪些事情。
15、你觉得自己现在和以前大不相同,以前更自信、更爱玩、更放松。
16、你开始通过第三方和对方交流,这样你就不用直接告诉对方那些可能会让对方不开心的事。
17、你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对。
18、你的孩子开始在你的伴侣面前保护你。
19、你发现开始对一向相处愉快的人发火。
20、你感到绝望,郁郁寡欢。
遭遇煤气灯操控该如何应对?
(1)记录和验证:在现代信息化的社会里,明目张胆的说谎其实很容易戳穿,如果操控者言之凿凿地否认一些事实,当感到困惑或怀疑时,完全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比如摄像头监控,留言记录等作为核实的基础。
(2)建立社会支持系统:与信任的家人、朋友或同事,特别是与操纵者没有交集的人群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社会支持系统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并帮助确认操纵行为
(3)边界清晰:明确自己的界限,清晰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感受,坚决抵抗对自己不尊重的越界行为。
作者:叶尘宇
点击“阅读原文”警惕,体检单上的"钙化"是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