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检察 > 文章详情

赵锐:从“十佳公诉人”到“总教头”的华丽转身

转自:上海检察 2025-08-01 17:03:04

“上海市最美检察官”推荐人选

赵锐

浦东新区检察院政治部副主任。被国家版权局授予2020年度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案件有功个人二等功、2021年度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案件有功个人,曾获评上海检察机关十佳公诉人、浦东新区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荣获嘉奖7次。

从多条线的办案担当到十佳公诉人,从院团委书记到政工条线“扬帆”总教头,从检十九年,赵锐始终爱岗敬业,精耕细作,在每一个岗位上力求极致。

转岗育才

开启“扬帆”人才培养新征程

2024年5月,赵锐从检察业务岗位转岗至政治部担任副主任,分管教育培训工作。他迅速转变角色定位,在教育培训岗位开启了提升人才培养工作能级的新征程。

赵锐深知,对于教育培训工作,他此前一直是“参训者”而非“总教练”,并且自己离开政工条线多年,新理念新思路并不一定跟得上。于是他在心里暗暗给自己立下“flag”:半个月内迅速了解全市检察机关以及院内教育培训情况,1个月内快速上手工作。他刻苦研究近几年来最高检、市检察院相关规划文件,大量阅读相关经验材料,虚心向老同志学习请教,让自己迅速进入角色。

只有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才会形成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赵锐科学评估“扬帆计划1.0”的成效,参与制定并推出升级版的“扬帆计划2.0”,保持培训体系的总体稳定但有侧重地补短板,提出了“三强化四突出”7项重点任务,分解细化为27个重点项目人才培养三年行动方案,着力构建一个纵向上形成“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尖子人才—青年人才”培养梯队,横向上全方位提升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养和综合履职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

他协调部门力量共同完善“一人一档”,推动“一人一策”,从理论研究和办案实务两方面加大培养力度,为尖子人才营造以赛促学的浓厚氛围。他探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开展涉外法治通识能力培训、检校合作、国际交流、涉外案件实务探讨等活动,着力培养复合型检察人才。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浦东新区检察院新增12名干警获评全国、市级检察业务标兵、能手,7名干警入选全国检察机关人才库。如今,他已实现了从“十佳公诉人”到“总教头”的华丽转身。

需求为本

从“实战”中萃取人才培养真知

此前在检察业务岗位的多年工作经验,让赵锐对检察干警的实际需求感同身受,他切身体会到:“注重实战实训才是提升检察业务核心能力和通用能力的有效方式。”在检察人才培养的“校场”上,“总教头”赵锐用新方法、新理念提升“练兵”质效。

他注重实效原则,聚焦短板弱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练、战”岗位练兵活动数十场,强化法律监督理念引领,培养过硬专业素能。他围绕“沟通技能”开展检律同堂实训,检察官与律师结合案例,就审查逮捕阶段和审查起诉阶段的检律交流环节进行现场模拟互动,增进了检律双方法律理念交流融合和知识互补,促进了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认同感,达到了“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培训效果;举办模拟检委会案例汇报活动,着力提升检察官助理案件汇报及争议焦点提炼能力,参训学员还要经受评委团的“极限”发问,有效提高青年干警们的言语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后续,他倾力打造两项培训的标准化范式,让“首创”的培训形式转换成“拿来就能用的实训的宝典”。

为了找到强化政治能力培训的有效方式,他将政治能力培训重点瞄准检察工作的后备力量,策划“沿着革命胜利路线前进”系列培训,把业务骨干送到革命老区接受思想的洗礼。2024年,选派37名优秀年轻干部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赴“红色故都”——瑞金,让年轻干部在“检察蓝”和“苏区红”的双向奔赴中完成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

精益求精

岗位深耕成就首例案件“专业户”

从检以来,赵锐有多个业务条线的检察办案经历,累计办理各类案件2000余件。作为上海检察机关十佳公诉人,赵锐的理念激励着很多年轻干警:“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公诉人,接触各类案件、练就扎实‘内功’是基础条件。”

刑法增设“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商业秘密罪”后,赵锐办理了一起涉外“商业间谍”案。他严格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几无先例可循的情况下解决了新罪名构成要件、论证逻辑和证据规格的问题,首次明确了“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的认定原则,该案成功入选国家安全部“十大反间谍案例”。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这句话不仅写在全国首家专门办理知识产权案件的基层派出检察院——张江院的墙上,也刻在赵锐的心里。从全市首例涉外“商业间谍”案,到全国首例侵犯“波尔多”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单独入刑案,再到全市首例音频作品盗版侵权案……赵锐始终秉持着每一个首例都应该成为精品、标杆的信念,在知识产权检察持续拓荒。

赵锐善于在案件中发现特色亮点,通过深入思考、打磨细节,为办理一类案件提供“样本”。他撰写的《恶意透支行为入罪的司法认定要点》《票据电子化背景下票据犯罪若干问题探讨》《海外药品代购行为的司法认定》等调研文章在《中国检察官》等法学刊物发表,通过指导类案办理为优化营商环境贡献检察力量。

岗位有界,追求无涯。在办案一线,他是刺破犯罪迷雾的利剑,在政工战线,他又化身人才培养的路桥。多岗位的淬炼让赵锐兼具专业深度与全局视野,华丽转身之后,他正将这份融合优势转化为助力新时代检察人才培养的担当,为法治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 | 浦东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