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检察 > 文章详情

付红梅:笔耕不辍写担当,以情润家绽芳华

转自:上海检察 2025-08-01 17:01:46

“上海市最美检察官”推荐人选

付红梅

浦东新区检察院第六检察部检察官,曾获评上海市检察机关首届法律政策研究业务标兵,入选全国检察理论研究人才库,受聘担任上海政法学院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基地班校外实务导师,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她领衔的浦东新区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青年突击队荣膺“区青年突击队”。付红梅家庭获评浦东新区“十大最美家庭”。

2011年从检之后,付红梅先后扎根法律政策研究室、深耕金融犯罪检察一线,作为公认的笔杆子,2022年她调岗至第六检察部,重执研究之笔。这是一位以笔为剑、以文辅检、以情润家的新时代检察人。

以文辅检的“智囊笔杆”

“把案卷读成学问,将法理写成华章。”这是付红梅的座右铭。走进她的办公室,书页的沙沙声与键盘的哒哒声是常态旋律。“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她不断涵养法学素养、提升研究水平,将自己对公正的坚守、对真理的追求、对人民的热忱悉数倾注笔端。

她是课题文件的“深耕者”,近年来,主持、参与最高检理论研究所、检察应用课题、国家检察官学院等省部级课题14项,参与起草上海市、浦东新区各类规范性文件18份。

她是理论调研的“高产作者”,在各类检察刊物发表理论调研文章40余篇,逾30万字,其中17篇在征文活动中斩获佳绩。

她是改革创新的“执笔先锋”,深度参与了构建现代化涉外检察体系、完善司法责任制等重大项目,协助统筹建立“浦东检察创新工作发展矩阵”。妙笔架桥,她牵头起草合作协议,推动建立“检察+残联”战略合作机制、联合区委社会工作部启动“凝新聚力 检察护航”项目并设立首个工作站,让检察职能在更广阔的天地协同发力。

她是典型案例的“金牌推手”,经她精雕细琢,36篇案例获评最高人民检察院、上海市检察机关典型案例,点亮司法实践的“灯塔”。

调查研究是“成事之基、谋事之道”。付红梅连续多年主笔浦东新区检察院“年度法律监督报告”“自贸检察白皮书”,以详实数据、精准研判、前瞻思考,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检察智慧。她牵头制定的浦东新区检察院《服务新质生产力保障三大先导产业十二条意见》,创新提出服务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产业的检察举措。

涉外检察的“领军头雁”

2025年初,浦东新区检察院成立涉外检察工作领导小组,并迅速组建一支由80后、90后干警构成的跨部门协同作战的涉外检察工作专业团队,形成“1+1+N”专业化办案模式(1个核心指挥部、1个专业工作团队、N个重点项目组)。

而这支涉外检察工作专业团队的总召集人正是付红梅。她豪情满怀:“我们既是办案攻坚队,也是制度创新试验田,要将全院的涉外检察工作串成线、连成片。”

她过硬的业务素养和协调组织能力为这支朝气蓬勃的队伍注入动能。仅半年,浦东涉外检察工作在机制创新、办案履职、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等方面新图景渐次铺展。不久前,浦东新区检察院5名干警在上海市检察机关首届涉外检察实务竞赛中荣获标兵、能手称号,另有1名干警成为全国检察机关涉外法治人才库国际合作专门型人才的7名成员之一。

付红梅参加上海政法学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圆桌论坛

作为总召集人,付红梅牵头起草浦东新区检察院《关于涉外检察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涉外检察履职规程》《涉外检察办案问与答》等6份文件,明确了12个年度涉外检察重点项目,探索涉外案件“首办责任+一案四查”机制,形成涉外检察履职的“浦东样本”。

她的专业见解惠及更广,受邀为国家检察官学院涉外法治人才培训班讲授涉外案件办理实务,其关于涉外证据审查的授课提纲被收录于国家检察官学院培训教材。

最美家庭的“温情主心骨”

付红梅性格爽利、拼劲十足,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她总是电量满格。以笔为剑,她用理论研究服务检察工作高质效发展;回归家庭,她把平凡的日子写成诗行。她是家人眼里的“主心骨”,将“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融入日常。

付红梅与丈夫精心培养两个女儿的运动爱好、读书习惯和公益爱心。在付红梅家,每周的家庭运动会雷打不动,全家一起参加跑步、游泳、骑车、徒步等活动,帮助孩子在坚持运动中建立信心、提升毅力。家庭书柜里,法典与科技类读物并排而立,潜移默化滋养出孩子热爱学习、坚韧自律的品格。他们还在社区中积极组织爱心义卖、垃圾分类引导等活动,带领孩子成为热心公益的正能量传递者。

2025年3月,在浦东新区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15周年主题活动上,付红梅家庭荣获2024年度浦东新区“十大最美家庭” 。

她以笔锋勾勒法治蓝图,用担当凝聚团队力量,让温情涵养最美家风,生动诠释了事业与家庭的“双美”典范。谈及未来,她目光坚定:“每一步,都将走得更加坚实。”“坚实”二字,是信念,是专业,更是新时代检察官对人民、对法治不变的承诺。

来源 | 浦东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