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普陀 > 文章详情

首批儿童“五小”防治专家坊落户社区!普陀打造“家门口”的好医院又添新举措

转自:上海普陀 2025-08-01 09:02:01

炎炎夏日,在长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专联合门诊,宝妈张丽带着6岁浩浩(化名)正在看诊。来自上海市儿童医院的专家先让浩浩九十度弯下腰,观察左右后背高度,随后让其再直立时,抚摸左右肩胛骨道:“孩子有轻微的脊柱侧弯,需要尽早干预。”张丽坦言:“孩子平时坐姿不太好,有点驼背,之前想带孩子去大医院挂专家号,但是太难预约。后来看到长风社卫中心有市儿童医院专家坐诊,还不用排长队,来这里就诊了!”

上海市儿童医院专家下沉长风社卫中心,是普陀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与上海市儿童医院(以下简称市儿童医院)为“五小”防治工作进行的探索实践。探索之初,市儿童医院的团队便在普陀区各社区进行了细致调研。调研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往的能力建设多聚焦于儿内科常见病(如呼吸道感染、腹泻)和慢性病管理,以及基础营养、贫血和口腔涂氟工作。然而,面对日益突出且低龄化的“小胖墩”“小眼镜”“小星星”“小驼背”“小蛀牙”五类儿童常见健康问题,基层医生普遍缺乏相应的专业筛查识别和初步干预能力储备,成为亟待补齐的短板。

如何补齐短板,让这些健康隐患消除在萌芽中?近日,普陀区卫生健康事务管理中心(普陀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培训中心)联合市儿童医院举行了儿童健康“五小”问题防治项目推进会。现场,全市首批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挂牌儿童“五小”防治专家坊(以下简称“专家坊”),标志着区域儿童健康防治体系迈入“网格化深耕”新阶段。通过专家资源下沉、社区网格联动、家庭医生赋能三大路径,形成“医院-社区-家庭”防治闭环,真正让专业力量扎根社区,让“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落地生根。

“专家坊”的运行机制核心在于“下沉”与“提升”并重,目标直指“双提升”。一方面,精挑细选市儿童医院在“五小”领域能力突出的专家,每月固定时间下沉社区坐诊,作为“现场导师”,手把手带教基层医生传授关键技能;另一方面,专家坐诊直接面向家长和孩子,旨在破解“信任难题”,引导健康服务回流社区。“家长无需经历大医院抢号难、排队久的煎熬,在家门口就能便捷获得专业咨询和初步判断。”市儿童医院副院长陈津津直言。“通过专家带教,我们也慢慢掌握了基础筛查方法,能在日常门诊中第一时间发现孩子的异常苗头。”长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葛雷鸣对此深有感触。

授牌现场

为确保能力提升落到实处,市儿童医院还创新建立了成效检验机制。计划在下半年组织基层医生开展“五小”相关“真实病例大赛”,让医生提交并讲解亲身主导的案例。“我们不要背书式的理论考核。”陈津津强调,“我们要从病例诊疗全过程中,真实评估基层医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才是硬核的‘考试成绩’。”通过实战检验,推动基层医生真正掌握儿童生长风险的早期预警信号与筛查技能。

据规划,儿童“五小”防治专家坊模式将逐步覆盖全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此为契机,普陀区将致力于推动市儿童医院专家与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的深度融合,使“专家坊”成为儿童健康管理方面的有机组成部分。

事实上,近年来,普陀区不断深化医改、创新举措,通过全专协同,整合赋能,积极构建“家门口好医院”普陀模式,以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培训中心为核心,整合“1个全科基地+9个专科基地”(同济医院、市儿童医院、普陀区中心医院、区精神卫生中心等)资源,持续赋能基层,促进全专协同联动,打造同质化、整合型健康服务模式。儿童“五小”防治专家坊正是这一创新举措在儿童健康领域的深化实践与精准延伸。该项目紧密依托区卫生健康事务管理中心的统筹协调与市儿童医院(作为专科培训基地之一)的专业支撑,完美融入了普陀区“需求调研-课程设计-分层培训-效果评估”的闭环培养体系,精准提升基层医生在特定领域的筛查识别与初级干预能力。

“在‘1中心+10基地+多专家’培训模式下,以线上线下数字化技能培训,提升基层医生服务能力的同时,培养‘专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医防融合、全专结合、AI赋能的方式,更精准地惠及广大居民。”普陀区卫生健康事务管理中心党支部书记史玲说,普陀区将持续优化培训体系,创新服务模式,全力打造“健康普陀”示范样板。

记者:易雯

编辑:姜天澍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区领导实地调研“夏令热线”反映问题,推进改进落实

 青年智慧破题物业治理!普陀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

 普陀区召开银行同业沙龙暨有色金属专场对接会

 普陀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普陀区公园已开放,加强消杀清扫恢复城市“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