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D的全称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主要针对早期消化道癌和癌前病变,不仅可以完整地切除病变,达到根治消化道肿瘤的效果,而且ESD术完全在内镜下完成,无腹部切口,也没有切除固有脏器,不改变消化道结构,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费用低等优势。然而手术成功只是第一步,术后科学护理才是康复的关键。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消化内科护士长单娟和护士程玲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患者术后注意事项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术后饮食注意事项
术后1-3天:禁食禁水,通过静脉输液维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此时消化道创面新鲜,过早进食可能引发出血或穿孔。
术后3-4天:若无并发症,可开始少量温凉清流质饮食:
推荐食物:温开水、米汤、稀藕粉(去渣)、过滤蔬菜汤,每次50-100ml,每2-3小时一次,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
禁忌:牛奶、豆浆等产气食物及任何含固体颗粒饮品。
术后5-7天:半流质至软食阶段,稀粥、烂面条、蒸蛋羹、豆腐脑、软米饭等,食物温度需接近体温,避免过冷过热刺激、坚持少量多餐,每日5-6餐。
术后2周:可逐步恢复正常饮食,但仍需注意:避免辛辣、油炸、坚硬食物,限制粗纤维食物(如韭菜、芹菜)、戒烟戒酒,忌浓茶、咖啡。
活动与休息
术后24小时:绝对卧床,床上大小便,可适当翻身但避免过早下床。
术后2-3天: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床边坐起,尝试缓慢站立。
术后4-7天:可在病房内缓步行走。
术后2周内:避免任何增加腹压的活动(如提重物、用力排便、剧烈咳嗽)
术后1个月:可恢复轻体力活动,但仍要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出血迹象:呕血、黑便、便中带鲜红血液、心悸、出冷汗。
穿孔表现:突发剧烈腹痛、腹肌紧张、发热。
出现上述任何症状,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
药物指导
上消化道ESD术后的患者(胃、食管、十二指肠等)出院后需要口服抑酸药(如雷贝拉唑、富马酸伏诺拉生)和胃黏膜保护剂(食管:铝碳酸镁、胃:替普瑞酮),持续时间为2月;若患者术前口服抗凝血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等),术后1周左右恢复使用;如有剧烈腹痛、发热、黑便、便血,请及时门、急诊就诊。
术后病理随诊
出院一周后门诊复诊,若病理为早癌(病理中出现:重度不典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黏膜内癌),第1年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复查三次内镜,以后每1-2年复查一次内镜。
图文|消化内科
编辑|张鹰妮
责任编辑|谢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