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第一教育 > 文章详情

中考招生涨分20+,这个中本贯通专业点首届学生今年本科毕业,2人考研

转自:第一教育 2025-07-31 18:10:50

7月13日,2025年上海中考中职校自主招生公布了录取分数线,中本贯通招生继续受到考生、家长的关注,上海商业会计学校贯通至上海电力大学的信息安全专业录取分数线最高,并比去年上涨7分,达到677分。

相关阅读最高677分!2025年上海中考中本贯通、五年一贯制和中高职贯通各专业最低录取分数线公布(附录取查询通道)

需提前面试的艺体专业的关注度也再度提升,涨分幅度占据前二位,其中上海市浦东外事服务学校贯通至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表演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提升了22.5分。

表演专业学什么,毕业之后从事什么工作?在今年贯通表演专业第一届学生毕业之际,第一教育对两校师生进行了采访。

表演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在做什么?

身材高挑、容貌姣好,2018年入学后不久,唐秀丽就被与学校合作的经纪公司一眼看上,成为一名签约模特。2019年5月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模特表演(服装模特表演)赛项中,唐秀丽获得了三等奖。“学校会在一年级就安排专业课,刚开始训练会觉得有点辛苦,但当自己逐渐能符合要求后就没那么疲惫了。”唐秀丽说,她现在仍旧有模特演出和拍摄活动,毕业前已经与安踏集团签订了管培生协议。

出道即巅峰,班长刘婷这样来形容自己的第一场走秀,“当时是一位韩国设计师在上海时装周的一场秀,秀场设在外滩,我走下来感觉自己像在做梦一样。”秀场并没有成为刘婷读书期间唯一的舞台,演话剧、短视频投资、给阿玛尼做展品设计……“大学里我在多个类型的企业实习,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赛道,现在也开了自己的公司。”

身高快一米九的杨戴乐是班级里为数不多的男生,“中职期间的文化课抓得很紧,进大学后我的学习也没有放松,并选择了考研。”今年9月,杨戴乐将成为上海师范大学的一名研究生。

许芝馨是这一届中本贯通班里另外一位考研的学生,她也获得了今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的称号。“我非常喜欢艺术,7年前去浦东外事服务学校面试时我的身高刚刚达标,我跟老师展示了自己的舞蹈基础,最终通过了面试。”文文静静、说话细声细气,温柔的外表下是许芝馨对自己理想的坚定,“我是大三下学期才决定考研的,将目标定为上海外国语大学,这一年很辛苦,也收获了成功。”

2018年,读初三的肖钰奇身高已经达到了1.72米,“我当时了解过学校的航空服务专业,来学校面试的时候,被招生老师‘安利’了表演专业,就报了名。”入学后肖钰奇发现自己更感兴趣的是活动策划方向,她在班级里担任副班长,进入本科后积极参与学生会工作,求职时凭借自己积累的组织、管理、策划经验,进入了国企工作。

2018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和上海市浦东外事服务学校联合开始中本贯通表演专业的培养,“上海作为时尚之都,每年有春秋两季上海时装周活动,几乎每天都有展出,对时尚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专业创始人周晓鸣教授告诉第一教育,浦东外事服务学校是上海中职校中较早开设服装表演专业的学校,培养了谢东娜、佟晨洁、刘夏燕等一批有知名度的服装表演人才,两校通过七年一贯制的培养模式,集聚两院校优势和经验,整合两院校资源,创新服装表演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服装服饰表演艺术能力、国内外时尚前沿动态的观察与把握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复合型专业专门人才。

上工程在2001年就开展服装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2006年成立艺术设计(服装表演策划)本科专业,学校在培养中也发现,如果等学生本科毕业22岁时再走上T台年纪已经偏大。服装表演专业在发掘天赋的起点正好在学生初中毕业十五六岁的年纪,人体骨骼基本形态已经初步定型,而柔韧性和协调性较高中毕业生有一定的优势。

贯通培养可以将部分专业课程下沉到中职阶段,让学生进入本科阶段后就能被经纪公司签约,走向市场、参加品牌活动。”周晓鸣表示。

在理性观察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两校将每年的招生人数定为20人,在招生中对学生的外型、表达、才艺等进行考察,通过初试、复试、终试三轮考核确定具有志愿填报资格的考生名单。

2018年招生的第一届学生今年已经毕业,除了2人选择升学,有的签约企业、有的选择创业、也有学生进入了短剧拍摄行业,就业率达94.12%。

横向打通产业链人才培养

表演专业学生的灵活就业,也与两校的多元化贯通培养密切相关。

2024年10月的最后几天,在浦东外事服务学校就读表演中本贯通班的学生迎来了一场特别的考试,“任课老师不参加打分,而是邀请多家国内知名时尚企业的专家,组建行业考评团按行业要求为学生打分,一对一点评学生,让学生更清楚职业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浦东外事服务学校校长办公室主任贾敏悦说。

这就是表演中本贯通班自2023年开始引进的高校“考教分离”的汇演型考核形式,也是该专业推进产教融合,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积极探索。考试结束后,专业老师和行业专家为学生模拟模特岗位面试的情境,让学生与用人单位面对面,提前进入工作角色状态。表演专业教研组也对行业考评团专家提出的意见进行了分析总结,发现不足,查找学生的短板,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通过这一产教融合的考试形式,表演专业已有4位在校生签约模特经纪公司,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行业实践活动,他们也在行业比赛中获奖,实现提前就业。

浦东外事服务学校同时与上工程在贯通培养中实现横向打通,发挥上工程专业链、学科链对接产业链的办学特色,学生进入中职后就能接触到用人单位,既能进入用人单位实习,用人单位也有老师进校给学生上课,了解行业前沿信息。

上工程同时邀请在中职校阶段就读的学生参加一年两季的“上海时装周”“上海定制周”“上海高级定制周”等时尚活动实践演出,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汇创青春”等全国、上海的高校专业展示平台的实践演出;参加上海服装集团公司、培罗蒙、惠罗等企业及品牌的大型时装表演实践演出与综合策划实习活动。

做模特就是吃“青春饭”?

两校同时在纵向上打通学生中职、本科、研究生的贯通升学路径,在中职阶段选用高中教材,强化语文、数学、英语课程的学习,将中职原本4个学期的文化课学习拓展为6个学期,并保证课时数,这也为学生进入本科后继续升学打下文化课基础。

“贯通教育有长达7年的长周期培养,并不是每个学生在本科毕业后都能走上T台成为一名模特。”周晓鸣说,学生到高中毕业才成年,成长的不确定性有很多,两校在培养中也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事实上,在2021年首届学生转段进入上工程学习时,表演专业的培养方案就进行了一次修订。结合当时的新媒体技术发展,学校为学生增加了传播类课程,包括网络直播、短视频制作等理论、实践课程,还把服装表演拓展为表演,增加了戏剧影视表演内容。

两校同时开展联合教研,共同编写教材、制定教学大纲;两校开展联合督导,每个学期高校教学团队进入中职听课、检查教学质量、监督教学方案的执行,并给予书面评价和建议。高校教学团队会对中职段学生的身体形态、台步、技巧等进行摸底测评,并考察学生语言表达、英语口语、文化课水平等。

周晓鸣表示,中本贯通的培养模式能将中职与高校专业相对独立的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进行有效的整合,既能保留原有上海浦东外事服务学校在专业职业教育和基本技能上的优势,又能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指导下,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并拓展学生的专业职业技能,避免了因培养方向的偏移而导致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重复,打通了实践技能学习和理论学习之间的断点,增强了职业竞争力,拓宽了就业渠道,提升了就业质量,保证了职业延展性,为学生在进入时尚产业后的职业延展、转型和艺术专业硕士的知识深造夯实基础,解决了服装表演专业人才“青春饭”的后顾之忧。


文字:曹轶姗

图片由相关学校提供

编辑:袁曼舒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