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的帷幕虽已落下,但上海世博展览馆H2馆核心区域那抹醒目的“市北蓝”,其引发的“招商引力场”效应仍在持续扩散。
连续八年参展
今年首次以园区整体品牌形象设立专属展台,联合园区十余家企业组成“数智军团”,市北高新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短短四天,展台逾2万人次驻足、160+意向客户覆盖十余前沿领域、15家以上国际机构深度接洽。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市北高新以“拼场景”构建招商新磁场、借“市北国际首席推荐官”织就全球链接网、凭“都市型数字经济示范园区”筑牢生态根基,正高效地将WAIC的平台热度转化为区域产业发展的强劲推力。
场景即入口
“过去招商‘拼政策’,现在‘拼场景’。”市北高新园区相关负责人剖析参展目标时,一语点破了当下园区招商策略的关键转变。
记者了解到,在大会筹备阶段,市北高新的招商中心、数智产业发展部、静安国际科创社区和聚能湾创新创业中心就联手行动,依托园区精心绘制的“云数智链”产业图谱,围绕“数通链谷”(聚焦数据、区块链)、“视听静界”(聚焦超高清、元宇宙)这两大核心产业赛道,精准梳理出30余家上下游关联目标企业。
“WAIC这个顶级舞台,就是我们‘拼场景’的试验田。”
该负责人这样阐释他们的创新打法,通过精心设计的联合展台,把园区企业最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浓缩成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能互动的真实应用场景,形成一个强大的“场景引力场”。 这样一来,展台不仅仅是企业展示实力的舞台,更核心的目标是推动展品对接变成“实打实的订单”和“能落地生根的项目”。
效果如何?
展台最终收获了160多家明确意向客户,广泛覆盖了云计算、AI、3D打印、柔性制造、信息通信、装备制造、芯片存储、展览展示、电子半导体、汽车零部件等十余个细分领域,实实在在地验证了这条“参展—对接—落地—孵化”全流程招商新路径是行得通的。
链接即桥梁
细看市北高新展台的选址,其中颇有讲究。 它紧邻香港贸发局和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的展位,“这恰恰呼应了我们去年推出的‘市北国际首席推荐官’制度”,市北高新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解释道。
自这项制度启动以来,园区已经和香港贸发局在沪港数据大赛、香港Web3嘉年华、产学研合作等多个层面建立了紧密联系,有效促进了沪港两地间人才、技术、资本这些创新要素的顺畅流动。
展会期间,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联合参展的园区企业自然而然地成了“市北国际首席推荐官”的最佳代言人,他们用自己的技术实力和产品,为园区的营商环境和产业生态“站台”背书。来自亚洲、欧洲、非洲以及港澳台等地区的国际机构代表在展台内进行高频次深度洽谈,清晰地印证了这一策略正在为园区打开更广阔的国际合作通道。
根基即沃土
当前,市北高新正积极拥抱全球“科技回归都市”的大趋势,承担着打造上海市“都市型数字经济示范园区”的重任。
这份底气的核心支撑是什么?
正是在寸土寸金的静安核心区,拥有超百万平方米的高质量、智能化产业空间载体,更有“数通链谷”“视听静界”等高能级产业加速集聚,这在都市核心区堪称极其珍贵的创新沃土。
“灯亮到哪里,产业就布局到哪里。”
负责人用这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他们的“链式思维”——就好比展台上那些代表云计算、AI、区块链、超高清视听、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不同产业集群的硬核科技成果一样,市北高新正用同样的逻辑,在都市的核心地带精心培育一片生机勃勃的创新“热带雨林”。
起点即未来
大会虽然结束,但市北高新的“WAIC时间”并没有画上句号,而是切换到了资源转化的新频道。
“参展从来不是终点,而是‘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奔赴的新起点”,负责人强调道。
接下来,依托参展企业展示出的技术实力和场景样板,市北高新园区正用“以商招商”的方式持续吸引产业链相关企业落地,让这次参展的爆发力转化成长效招商的驱动力,推动创新资源要素与本地产业生态深度融合。同时,也会积极推动园区企业借着大会的东风“走出去”,把“静安方案”所蕴含的创新场景力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在国际舞台上讲好“数智市北”“数智静安”的故事。
园区变展区、企业变展团,这本身就是市北高新助力静安从上海的“地理要塞”向“创新策源地”跃升的一次积极探索。在WAIC 2025的聚光灯下,“数智市北”的光芒,不仅点亮了H2馆的一方展台,更成为了静安区在上海科技创新大潮中主动引领、集群出击的生动写照。
展台背景墙上闪烁的“国家区块链应用示范区”“都市型数字经济示范园区”字幕,正是市北高新与静安区,在数字化浪潮中锚定未来、坚定地与全球创新力量“双向奔赴”的宣言。那片静候的百万方都市空间,已备好梧桐枝,只待凤凰栖。
记者:蒋文婕
图片:蒋文婕、市北高新
编辑:陈攻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