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暑假,孩子们开启了放松玩耍的模式,骗子也趁机“活跃”了起来。不管是学生党玩游戏、买门票,还是家长们操心孩子的学习,稍不注意就可能被套路。本期《约访》邀请了闵行公安分局反诈专班民警宁琪静做客直播间一起聊聊如何让孩子们在享受假期的同时,远离层出不穷的诈骗陷阱,守护好自己和家庭的财产安全。
宁琪静介绍,“暑期诈骗案件数量通常会较平时增多。学生们在假期拥有更多自由支配的上网时间,但安全意识和辨别能力相对薄弱,极易成为骗子的目标。其中,针对学生群体的买卖网络游戏产品类、教育机构退费类诈骗尤为突出,同时,机票退改签、演唱会门票等相关诈骗也时有发生,给不少家庭带来了困扰和损失。”
游戏诈骗是暑期的“重灾区”,其中套路往往环环相扣。宁琪静指出,骗子往往先抛出“反常高价”诱饵,比如高价收购游戏账号或装备,激活孩子的贪念,然后编织“信任圈套”,引导孩子进入虚假平台,以“保证金”“账号验证费”等为由要求转账,甚至发送虚假的“平台担保协议”来降低孩子的戒心。最后实施“连环收割”,以“账号异常被冻结”等理由继续索要费用。
同时,在话术和操作方面,骗子也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宁琪静表示,“‘加群领全皮肤礼包’‘高价购买你的游戏账号’,这些充满诱惑的话术是骗子吸引孩子的常用手段。骗子还会伪造‘官方客服’身份,以账号异常需验证等理由,诱导孩子泄露账号密码、验证码等关键信息。”
被害人在玩游戏时收到一条私信,对方表示想购买道具,接着引导被害人在QQ上商量交易细节。之后对方将被害人拉入QQ群聊,谈好以49.8元购买被害人的游戏道具。接着被害人在二手买卖平台上架了游戏道具,并把购买链接发送给对方,随后对方向被害人发送已购买其游戏道具的截图,截图上附有一个“发货客服”的二维码,于是被害人使用支付宝扫描该二维码与在线客服沟通发货事宜。
客服以保障双方的利益安全为由引导被害人购买1010元的包赔险,并承诺交易完成可退回保费。被害人同意购买后,便扫描对方发送的二维码支付了1010元的保费。之后对方声称由于被害人支付的资金未带零头导致资金冻结,需要支付2000.1元进行解冻,于是被害人在QQ群聊中发送25个红包共2000.1元。支付后,对方继续要求被害人支付800元二次解冻金。这时被害人才意识到被骗,共损失3010.1元。
宁琪静提醒家长和孩子们,若不幸遭遇游戏诈骗,务必第一时间采取以下措施,尽量减少损失:
首先,冻结游戏账号、修改密码,防止骗子进一步操作。
其次,联系游戏官方和交易平台客服,说明情况并请求拦截交易。
同时,联系银行先冻结账户,保存好聊天记录、转账凭证、钓鱼链接截图等证据,到就近派出所报案。
此外,演唱会门票、兼职刷单、机票退改签、教育机构退费等诈骗也在暑期高发。宁琪静强调:“演唱会的‘内部渠道票’、‘轻松赚钱’的兼职广告、‘航班延误’后的可疑链接、‘机构倒闭’后突来的‘退费公告’,都可能是骗子精心设计的诱饵,一定要时刻保持警惕。”
最后,宁琪静为大家分享了一些实用的反诈小贴士,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时刻牢记防骗知识,远离诈骗陷阱:
一、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面对“免费送皮肤”“刷单赚钱”等看似诱人的诱惑,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不随意点击链接、转账汇款。
二、保护好个人隐私。不向陌生人透露姓名、住址、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重要信息。即便是熟人借钱,也务必通过多种方式核实对方身份,确认无误后再进行操作。
三、游戏交易尽量在官方平台进行,谨慎对待私下交易。
四、遇可疑情况,立即告知家长、老师或报警,及时寻求帮助可以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
五、不安装陌生APP,不点奇怪链接。同时,遵守手机“青少年模式”设置,合理控制上网时间和浏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