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他们总说我不够努力?”“为什么爸妈听不懂我的话?”……在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闵行区中心医院)的青少年压力管理联合门诊,门诊医生经常听到这样的反问。原本好好的亲子关系,为何在沟通中迷失了方向?又该如何去找回“理解万岁”? 记者了解到,青少年压力管理联合门诊从年初开诊至今,依托中山医院心理医学科的优质资源,已为近百名青少年提供心理支持。从学业压力到亲子关系,从情绪困扰到社交焦虑,这个多学科联合门诊正在探索一条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的新路径。
从身体到心理
一次门诊升级的探索
"我知道爸妈是为我好,但每次拿出试卷,他们第一眼永远在看扣分的地方。"即将升高二的小王成绩一直不错,最近发现对学习怎么也提不起兴趣,甚至有些厌学。面对专业的医生,小王讲起了自己的困惑。沟通中,医生发现,当他达到既定目标后,父母马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导致他永远处在"不够好"的挫败中。目前,医生正通过家庭治疗帮助重建合理的期望体系,同时指导小杰学习减压技巧。
在青少年压力管理联合门诊,小王这样的孩子并非孤例。“近年来,因情绪问题、压力困扰前来就诊的青少年比例明显上升。”闵行区中心医院副院长汤罗嘉是联合门诊设立的牵头人,她告诉记者,此前医院开设了生长发育门诊,主要关注儿童的身体发育问题,针对日益增多的心理问题,则探索通过多学科整合模式(MDT),帮助青少年更好地进行压力管理。
据介绍,青少年压力管理联合门诊整合了儿科、心理医学科、中医科专家资源,邀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理医学科主任医师黄啸、副主任医师叶尘宇等专家参与多学科门诊。“目前,大多数门诊患者以心理压力为主,包括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同学关系等,有点问题需要疏导的那种。”闵行区中心医院儿科副主任(主持工作)沈怡说道。
针对青少年各种“成长的烦恼”,联合门诊建立了"诊前评估+精准分诊"机制。儿科主治医师毛琳告诉记者,患者预约后,她会提前一两天进行5—15分钟的电话预沟通,初步了解孩子是否存在生理性疾病、压力的主要来源及外在表现,再根据情况安排门诊当天的医生。
从诊室到家庭
良好的亲子关系才是关键
记者在现场看到,联合门诊的诊室大约30平方米,除了标配的桌椅、电脑,靠墙的地方还放置了一排沙发,另外还有几张舒适的沙发椅。这样的布置,没有传统诊室的局促,反而多了几分松弛感。“我们希望孩子走进来时,不觉得这里是‘看病’的地方,而是一个可以放松、倾诉的安全空间。”闵行区中心医院心理科主治医师王梅说。
目前,联合门诊每次开放5个名额,一般配有3位医生作为一个团队同时坐诊,每位孩子就诊时间大约30分钟。“有了预评估,门诊看起来就更有针对性,一般我们会先倾听,让对方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再根据问题对症处理,包括解释、澄清等,帮助他们有效应对压力。”叶尘宇说,对于轻中度情绪问题,通过心理疏导帮助孩子调整认知、缓解压力;对于更复杂的情况,则会将其转诊到专科医院。
5月至今,14岁的中学生小林几乎每周五都会出现在预约名单上。之前,小林感觉这疼那疼,但医院检查却查不出具体问题。后来,父母带着她来到了青少年压力管理联合门诊。“我们跟她聊了之后,发现她的疼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情绪,一边对她情绪疏导,一边结合药物治疗。她的家庭支持比较到位,看了之后效果就慢慢体现出来了。”7月初,小林和家人给门诊送来了一面锦旗。
王梅告诉记者,门诊发现,许多孩子的压力并非单纯来自学业,更多的是源于亲子沟通的障碍。“很多时候,家长常常以‘我为你好’的名义一味地付出,却忽略了孩子的真实需求。”她举例说,有的孩子因被同学排挤而情绪低落,向父母求助时得到的回应却是“为什么别人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这种回应反而加重了孩子的无助感。
在王梅看来,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帮助孩子应对各种压力的关键。“家长在关心孩子的同时,要先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他们要的是什么,千万不要一上来就是‘我是你爸(妈)’这种霸道的交流方式,父母要做孩子的靠山,他才有底气面对各种挑战。”
闵行区中心医院
青少年压力管理联合门诊信息
诊疗对象:14—20岁,伴或不伴有严重躯体障碍的患者
门诊时间:周五13:30—16:30(节假日除外)
门诊地点:莘松路170号门诊楼4楼32诊室
预约方式:
1.网络预约:微信搜索“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服务号,点击“微服务”,进入“门诊预约”,选择“其他”,就能看到“青少年压力管理联合门诊”。
2.现场预约:门诊楼一楼门诊服务预约中心
3.电话预约:64923400*4612
4.诊间预约:医生工作站预约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