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松江 > 文章详情

仓城怎样才能“破圈”?听听这群Z世代年轻人怎么说……

转自:上海松江 2025-07-31 13:11:27

周六一大早,一群身穿蓝T恤的大学生便坐地铁、转公交来到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他们认真拍摄各处古宅、出入各家商铺,希望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为这里增添活力。

这群大学生来自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法学院和工商管理学院。在这个本可以游玩的暑期,他们选择结队组成调研小组,参加学校会展与传播学院“文旅中国”专项社会实践。

用脚步丈量的青春调研笔记

在江南曲圣纪念馆,同学们驻足于“江南曲圣俞粟庐”“京昆大师——俞振飞”等展区,穿梭在文献、器物与光影之间,感受非遗文化带来的独特魅力。“在和馆内负责人交流后,我们得知馆内经常开展戏曲展演、昆曲雅集等活动,不仅生动传承了‘百戏之师’的典雅风韵,也不遗余力地弘扬了非遗文化。”队长赖思雨说。

在松江布展示馆,当看到馆内陈列着用松江老布制作的背包、旗袍、布偶等手工制品时,同学们十分欣喜。他们还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尝试操作起老式织布机。“想不到松江布有如此深厚的历史和精美的工艺,简直是个宝藏。”同学们纷纷感慨,大家甚至相约一定要参加一次这里的手工课。

最意外的是在杜氏雕花楼里,同学们不仅看到了顾绣、皮影戏等非遗作品展示,还与非遗传承人韩予晋进行了访谈,并亲自体验了松江独特的非遗文化“庄泾船拳”。

在历时两周的走访中,仓城老街在调研小组同学们的眼中愈加亲切,也激起了他们浓厚的探索欲。“我们希望能把仓城的文化在松江大学城推广开来,让更多年轻人走进仓城,了解松江。”赖思雨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脑洞大开的“Z世代”改造方案

“深挖古韵内核,拥抱年轻表达,打造沉浸式、互动性、可持续的线上体验。”对于仓城未来的发展,来自湖北的罗婵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新媒体运营是当下各种行业宣传的重要途径,但松江仓城的社媒运营情况还处于泛而不精的情况,因此我认为应该借助自由度与潜力均较大的网络平台,来提高知名度。”罗婵说。

赖思雨曾数次在乌镇进行深度游,因此她“脑洞大开”,建议通过打造沉浸式剧本杀的模式,推动仓城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以浙江乌镇为例,那里有精心设计的沉浸式项目,众多专业演员全天候扮演角色与游客互动。”赖思雨滔滔不绝地说,“乌镇戏剧节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国内甚至是国际上都享有知名度的节日。我们也可以把仓城打造成类似的沉浸式剧本杀体验场所,让游客的走马观花变为深度沉浸。”

队员吴航羽则提出了针对“Z世代”(通常指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数字技术的原住民)性格的发展思路。她认为Z世代对萌系文化、国潮审美、表情包社交、二创生态有天然感知力,同时团队成员也具备插画设计、内容创作、活动策划、社群运营等基础技能。因此,下一步可以为仓城打造独特、鲜活、富有亲和力的原创IP形象及衍生生态,创作一系列轻松幽默、温暖治愈的漫画、GIF动图、表情包等素材,使其在社媒和聊天场景中高频传播。

大学生们的实践成果也让仓城运营方仓城·郎园团队眼前一亮。“我们感受到了当代年轻人迸发的鲜活创新思路。大学生是我们极力想推介和欢迎的群体,希望可以借助他们的力量,提升仓城在年轻人中的知名度,用青春的视角激活历史的可能性,把这里建设成充满活力的松江地标。”仓城·郎园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 贾丽 摄报

■文字编辑 桂可欣

■栏目责编 张小小 ■栏目主编 叶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