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石库门遇上精品咖啡,当老浴场变身社区枢纽,当百万平方“城中村”崛起活力新城——普陀区的“城市会客厅”里,藏着超大城市更新的温暖答案...... 普陀区区长赵亮在《2025夏令热线·民生方法论》中表示,“城市更新”不是简单推倒重建,而要“以人为本”,让多元功能、不同人群、新老记忆融合共生。
在位于长寿路街道的鸿寿坊,鱼骨状肌理的石库门见证着历史与当下。全开放通道充分融入周边社群,云集的美食构成“精致烟火气”。
上军宁波菜老板娘搬来前怎么也没想到,自家的蟹糊、黄泥螺、宁波年糕等传统产品比在古镇老街时还受欢迎。“一开始我们还是比较担心的,做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这里的人流量也特别大,周边的百姓特别支持我们的产品,业绩比原先不减反增了。”
在商业空间仅1.5万平米的鸿寿坊,精品咖啡与老字号比邻而居,跨界日料与葱油饼摊共享客流,平价菜和煎牛排供精致白领和拿着布袋的老年人在同一空间选购。在鸿寿坊,配套服务让商户实现拎包入驻,10%的业态空间根据顾客反馈定期优胜劣汰。
赵亮表示,融合混搭+可持续的经营、服务理念,正是鸿寿坊高人气的秘诀所在:既要满足不同群体的心中所爱,也要呵护好小微商户这些城市的“毛细血管”。“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布局什么,老年人、青年人、小朋友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另外我始终认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整个城市经济循环和城市服务的毛细血管,我们商户管理者和政府要去提供更多细致耐心周到的服务。”
泰山人民坊
打开心门!在“人”字路口触摸幸福
在宜川路街道的泰山片区,三条马路围合了三个小区,这里的居民同样因城市更新的“融合”密码触摸到了“家门口的幸福”。
三条马路天然形成的“人”字型骨架交汇处,曾是闲置的公共浴场。
在大量意见征询会和3000多条居民建议下,化身如今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圆心,功能多元、一步一景的“会客厅”。
泰山宅居民区书记周文捷:“我们开楼长大会、居民议事会、听证会,包括线上通过社区征询,在几个出入口设摊征询,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建议。还走访了特殊人群,对持反对意见的人做耐心细致的解释。现在围墙上新增了4个门,由原来居民需要绕道步行15分钟,缩短到2-3分钟就能直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百姓的心门也随着物理大门打开,在便捷交流交往交融的空间化身“改造指南针”。党群中心含纳了关注“一老一小”的城市书房、托幼区,社区商业街上,便民药店、大众餐饮与肯德基这样的领路大牌并存。永昌集市更在各方头脑风暴下出台了“邻里公约”,成功破除“邻避效应”。
赵亮:“我们一直在思考,怎么样让菜场和小区能够共融,能够大家相互支撑、相互喜欢、相互接受。在大量的调研之后,商户和居民共同制定产生了这个‘邻里公约’。从日均客流近3000人、月均营业额超200万这些数字背后可以看到,居民对这个菜场的接受和喜爱程度直线上升,大家都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管理团队为了激励商户更好地服务居民,也拿出了一些激励措施,受欢迎的商户,管理方会免费提供更好的展示空间,让他们更好地与居民交流。”
真如副中心
没有“最后拼图”!更新永无终点
鸿寿坊、泰山人民坊的“更新”,通过“以人为本”的理念,打造创新融合的“城市会客厅”,既破题空间困局又引擎经济焕新。而这样的杠杆效应,同样撬动了蛰伏多年的真如副中心。
这片在曾经市中心最大的“城中村”——红旗村旧址上崛起的百万平方米综合体,如今不仅形成了数字广告产业的成熟生态,更聚焦对“人”的服务,实现了产城融合。
赵亮:“这里的环宇城、山姆会员店,都给居住在这里的人很好的商业体验。我们又开发了大量现代化住宅,还可以看到大片的城市公共绿地。未来即将开业的真如海心剧院,则将给人们提供很好的业余生活活动空间。副中心建设时我们就有足够的前瞻性,地下的H型通道,把这块界面中所有的地下空间都做了交通和通行上的连接,确保整个地块都能方便地形成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在空中俯瞰,被外界称为真如副中心“最后一块拼图”的“真如之心”地块未来可期。赵亮介绍,除了写字楼,这里还将融入五星级酒店、品质住宅,展现功能更复合、形态更现代的宜居宜业城市。
但赵亮认为,这并不会是“最后一块拼图”。“按照城市更新的理念,不存在最后一块拼图,永远在更新进步当中,更加贴切人的感受,更加贴切未来的发展。回看这三个城市更新点,我对普陀的未来充满信心,我们会坚持这样的发展方向久久为功,把普陀区的人民城市、城市更新做得更好!”
从鸿寿坊的烟火混搭,到泰山片区的邻里共治,再到真如副中心的产城融合,普陀区的“城市会客厅”生动诠释了“更新”的真谛:
当烟火气浸润历史肌理,当居民建议化作空间语言,当多元人群共享复合功能,当空间为“人”而变,城市便拥有了跳动的脉搏与恒久的温度。
真正的“新”,不在于建筑的高度,而在于民心的贴近度。这座城市的更新故事,未完待续......
(来源:上海普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