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30日),水污染控制与资源绿色循环全国重点实验室落户示范区水乡客厅启动会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方厅水院召开。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同济大学、青浦区政府、长新公司在示范区方厅水院现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水污染控制与资源绿色循环全国重点实验室落户示范区。这是首个落户在沪苏浙两省一市共建区域——水乡客厅的国家级创新平台,标志着示范区水乡客厅功能开发进入加速推进期。随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引入,将通过前瞻性、战略性基础研究,解决环境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打造原始创新的集聚地,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助力青浦打造“长三角创新枢纽”。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主任顾军,同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青浦区委常委、副区长李峰,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新发展建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桂恩亮等参加全国重点实验室落户示范区水乡客厅启动会。 水污染控制与资源绿色循环全国重点实验室是以国家重点学科、战略需求和科技前沿为导向的高级创新载体,依托同济大学与南京大学两所高校建设,拥有多个院士团队,是生态环境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该全国重点实验室与示范区“生态绿色”的基因高度契合,与水乡客厅的“创新核”定位互相匹配,是承载示范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功能性平台。各方将立足服务国家战略,加快全国重点实验室 “一超脑六中心”建设,重点围绕绿色低碳发展、流域综合治理、资源循环、环境功能材料、环境健康等方向开展系统性研究,为长三角践行“两山”理念积极探索路径、提供示范。 “水乡客厅是示范区开发的核心功能区,现在已经进入了加快从形象开发向功能开发跃升的一个新阶段。”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卢刚告诉记者,“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落户水乡客厅,将有力地推动示范区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加快集聚水污染控制与资源绿色循环领域的战略科技力量,导入更多的科技研发平台,为区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由同济大学牵头建设的水污染控制与资源绿色循环全国重点实验室落户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同济大学持续助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突破的又一实际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童小华表示,今后,同济大学将充分发挥这一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鼓励实验室科研团队与示范区内相关企业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联合研发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的新技术,并汇聚国际科技创新资源,推动实验室科研成果在示范区落地转化,更好赋能新兴绿色产业,辐射带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撑。 据了解,今年以来,青浦区锚定“战略赋能区、数创新高地、幸福温暖家”目标,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枢纽门户,体系化推进区委区政府“1+10+15”重点工作,经济增长持续向上向好,社会保持安定和谐有序。上半年,GDP增长9.3%,增速位居全市第一,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7.3%,排名八个工业大区第三,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长15.8%、排名全市第三,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创新型中小企业44家、专精特新企业35家,PCT专利申请量、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分别增长24.3%、21.8%。 以四方签约为新起点,青浦将加快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通过共建、共创、共享的跨域科创和产业发展功能性平台的建设,带动长三角地区科创资源集聚,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各领域绿色创新技术高质量发展。
记者:魏阜龙(首席)
摄影:徐建勋(名优)
编辑:沈千慧
责任编辑:李艳丽(首席)
终审:贾彦秋
转载请注明来自“绿色青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