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上海对口援建丘北县的众多帮扶项目在各乡镇有序实施,帮扶项目不仅极大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更为乡村群众夯实了产业发展基础,增强了广大群众依托产业发展增收致富的能力。
2019年底,上海援建锦屏镇文笔社区上寨村建成了占地100余亩的20个钢结构大棚,主要种植葡萄和蔬菜,基地成为当地村民就近务工、学习技术的重要平台。
现年52岁的杨树发自大棚建设起就一直在基地里务工,他一边务工一边学习技术和管理,经过多年的实践学习,熟练掌握技术和管理。今年,杨树发接手了大棚基地的经营管理,摇身一变成为了“老板”。如今他信心满怀:“上海援建项目落地我们村子,栽种阳光玫瑰、红唇等优质葡萄,品质过硬不愁销路,更重要的是,带动了乡亲们学技术、增收入!”
杨树发对做大做强产业充满信心,下一步,公司计划丰富基地水果品种并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每年将稳定用工1000个工时以上,和周边群众共同依靠特色产业发展增收致富。
村民王琼芝介绍:“在家门口大棚做工,一天能挣一百一二,收入不错,离家也近。”这份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源于基地“社区+公司+农户”的创新经营模式,将社区资源、企业技术和农户生产力有机整合,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发展闭环。同时,丘北县各级各相关部门还在确保帮扶项目长期发挥效益上狠下功夫,组织党员干部、技术人员等定期不定期深入项目点解难纾困,积极做好项目跟踪服务。
锦屏镇文笔社区居民委员会副主任吴昊介绍,社区积极争取技术支持、拓展销路,确保项目长期生金,2019至2021年向179户脱贫户累计分红103万元;2022年起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万元,稳定带动周边100余名群众就业,真正实现了群众增收、产业振兴。
上寨村大棚基地只是多年来上海倾情帮扶丘北产业发展的众多缩影之一。近三年来,上海市及虹口区共安排财政帮扶资金实施帮扶项目建设106个,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227.7万元。一条条坚实的产业路、一道道鲜活的引水渠、一座座崭新的教学楼,是沪滇协作具象化的生动案例,在丘北大地上镌刻出东西部协作的鲜活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