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山川如画。在屏边县新现镇田心村,一场跨越山海的沪滇协作正悄然改变着乡村面貌。依托肉牛养殖与青储饲料种植“两个抓手”,田心村在东西协作的精准帮扶中破土而出,产业振兴图景正徐徐铺展,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推动产业升级,筑牢发展基石,破解传统肉牛散养效益低、抗风险能力弱等发展瓶颈,成为田心村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步。在沪滇协作资金支持下,新现镇建设高峰牛种源繁殖基地,占地约84亩。基地按高标准规划建设,建成1500平方米标准化牛舍及220平方米配套用房,完善水、电等基础设施,全面推行科学管理与集约化养殖模式,设计养殖规模达1300头。
这项产业升级工程,不仅显著提升了屏边县肉牛养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还带动肉牛产业向规模化、现代化加速迈进,为夯实乡村振兴根基注入新活力。田心村将依托高峰牛种源繁殖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周边村寨发展肉牛养殖,着力打造“高峰牛之乡”特色品牌。
从“输血帮扶”到“造血自强”,产业要兴,机制先行。在沪滇协作的有力推动下,田心村探索建立“基地+企业+农户+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依托田兴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动群众共同发展。2024年,全村共301户1246人种植青储饲料300亩,其中参与的脱贫户达155户。
云南红云边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入驻基地后,与田兴农业专业合作社深度合作,按照市场价收购青储饲料1300吨,仅2024年,青储种植一项就带动农户户均增收2000元,村集体经济增收12万元,切实让农户得到了实惠。
去年,村民李自田、殷国冲靠种植青储饲料先后获得1.5万元、3万余元收入,李自田感慨道:“以前种玉米只能卖干粮,现在种青储饲料,每亩能多赚800元,而且根本不愁销路。”这一模式实现了从“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发展”的转变,让产业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进入2025年,田心村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田兴合作社大力推广青储玉米新品种,计划将种植面积扩大至400亩,预计亩产可达4吨,总产量1600吨,销售收入有望突破70万元。同时,州政协下拨的乡村振兴工作经费,也作为养牛产业发展基金注入产业链,助力构建“育繁一体、种养并举”的全链条产业体系。
从项目帮扶到系统振兴,从外力驱动到内生发展,田心村的蝶变正是沪滇协作结出的累累硕果。通过构建区域一体、协同共进的发展格局,田心村将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