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三农 > 文章详情

海派乡村新图景丨村书记话乡村振兴:当艺术邂逅山水,松江横山村引智招才共同打造都市后花园

转自:上海三农 2025-07-30 16:34:27

在电波与图文间织就海派乡村的魅力新画卷。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合作推出《海派乡村新图景》系列融媒专题报道,跟随推荐官探访沪郊的好风物与好去处,听村书记讲述乡村振兴的初心故事,领略魔都农科人以大地为纸、以实践为笔的智慧耕耘。

在松江区佘山镇的翠峦环抱间,静卧着上海唯一的环山型村落——横山村。这座因横云山得名的古村,曾是陆机、陆云兄弟把酒论诗的雅集之地,亦有黄公望、董其昌泼墨挥毫的丹青余韵,历代文人墨客在此隐居,构成横山村的文脉基因。依托靠山面水的自然禀赋与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横山村以“文化艺术村”为定位,开启一场传统村落的“文艺复兴”,逐步构建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产业新格局,打造市民喜爱的上海近郊都市后花园。

“我们村是‘沪派江南’与‘天马体育小镇’两大辐射区的交汇地,村域内分布有天马高尔夫球场、深坑酒店、蓝精灵乐园等知名景点,且距离辰山植物园、欢乐谷、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均在15分钟车程范围内,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显著潜力。”横山村党总支书记沈佳介绍,通过盘活闲置集体资产、闲置农房和林地资源,目前已经有8家业态入驻乡村,有想法、有活力的青年创客来到乡村,为乡村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可能。

沿着佘天昆公路驶入村庄,第一站便是横云山脚下的逅山咖啡馆。推门而入,映入眼帘的是砌筑的壁炉、木质的桌椅、保留原始纹理的砖墙,一旁白色几何体构成的面包窑致敬建筑大师贝聿铭作品尤为醒目,传统乡村建筑与现代美学碰撞出新生。“乡村它不仅需要实用性,也需要美学。”逅山咖啡主理人张赵伟,本身是设计师,参与过很多乡村振兴项目,咖啡店定位为日咖夜酒的乡村美学空间,白天咖啡香、面包香萦绕,店外的草坪上放置着桌椅,构成村民遛狗休憩、闲话家常的口袋公园;夜幕降临,灯光转暖,咖啡店化身小酒馆,邀请驻地歌手在此演出,成为新老村民共话乡村、放松休闲的空间。

9月初即将开业的窑烤面包体验馆“酵膨友”主理人黄海英和崔晶晶同样是被横山村独特的风景和历史人文吸引,作为“新村民”,她们用自媒体记录乡村生活,吸引不少人关注。“希望打造复合型小院,在面包的基础上,结合养生食疗、心理沙龙等,举行社交属性的活动,传递美好生活的理念,吸引更多人关注横山村,走进横山村。”黄海英有着十多年面包制作经验,她希望能结合在地农产品和文化,开发以松江大米为原料的米面包等产品。

横云山山南黑松成林,山北毛竹遍野,有一处山壁如刀削,石壁尽是褐色,被称为“小赤壁”,赋予自古以来文人雅士文化灵感,董其昌与好友陈继儒在此泛舟创作了《赤壁云帆》,黄公望在此隐居创作了《九珠峰翠图》。如今,这份山水灵气仍在延续,乡村美学空间、非遗手工体验空间、民谣文化空间正在逐步打造,推动乡村文化更加多元。

“我们始终强调‘可参与、可体验’的理念,让游客能在这里学习非遗的技艺,创作乡村民谣,体验面包制作,逐步构建起‘文化+艺术+生活’的立体乡村经济图景。”沈佳说,未来,横山村将以生态为底、文化为魂、产业为引擎,加大产业招引力度,让横山村持续焕发生命力,打造“上海近郊都市后花园”,让山水资源真正转化为村民的获得感。

文:张孜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