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今日闵行 > 文章详情

当AI学会写歌:人工智能大会主题曲来自这家闵行企业

转自:今日闵行 2025-07-30 14:36:37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闵行这片上海科创策源与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高地,正以“硬核实力”与“营商温度”,写下属于自己的注脚。请跟随记者的视角,解锁AI浪潮里鲜活而强劲的“闵行力量”。

一首作词、作曲、演唱都是“空白”的英文流行歌曲,成为了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最引人注目的一段旋律。

青春明亮的女歌手,自然的吉他扫弦,当现场观众得知,这首主题曲《AI For Good》完全由中国全链条自主研发的AI大模型独立创作完成时,“自由量级”展位成为了本次展会上的一处焦点。

现场有许多人在展示台前驻足,一位年轻人尝试给软件输入关键词制作属于自己的歌曲,一位自媒体博主好奇地追问工作人员:“AI真能写出有温度的音乐吗?”来自闵行区浦江镇的自由量级(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给出了肯定回答。

 “斜杠青年”成核心力量

“我们团队成员里有50%以上的人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等知名音乐院校。”

产品负责人张昆就是其中之一。这位从中国音乐学院美声专业毕业的“音乐人”,带着对AI技术的浓厚兴趣跨界进入科技行业,在参与音乐大模型研发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和项目实践掌握了编程算法知识。

拥有专业能力并敢于跨界的“斜杠青年”,正是这家2023年7月成立的创业公司的核心力量:团队中既有音乐科班出身的创作者,也有许多理工科出身的“技术大牛”。不少算法工程师主动学习乐理知识,甚至参与歌词创作的讨论,形成了“技术+艺术”双向融合的独特氛围。

这种跨界碰撞,让团队既能精准把握音乐创作的情感逻辑,又能通过算法实现技术突破,最终打造出能独立完成作词、作曲、演唱全链路生成的“音潮”大模型。

据悉,这款“音潮”APP已在苹果应用商店和部分安卓应用商店上线,“音潮”网页版和小程序版也已经同步上线。

 AI写歌版权是谁的?

记者使用发现,目前“音潮”APP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实现AI写歌——给出照片、给出一句话的提示,以及更加专业的“大师写歌”功能:不仅能自选音乐风格,输入自己创作的歌词,还能针对前奏、主歌、副歌等部分进行精准创作。目前每个用户每天可以免费生成4首歌。

AI创作出的歌曲版权是谁的?自由量级政府与公共关系总监朱正炎给出了明确解释:“你用AI做出的歌曲,版权就是你的。如果你想去做词曲版权认证,音潮平台会帮忙提供需要的证明材料,如果你不会操作,平台也能全程代办版权认证,但会收取一定的服务费。”此外,平台还提供专辑制作、渠道发行等服务。

 “让普通人也可以‘零门槛’地制作自己喜爱的音乐,是我们希望实现的未来。”朱正炎谈到8月即将在音潮APP上线的“音果”功能,语气充满期待。

“像是你喜欢方大同,我喜欢刘德华,我们想把两人的音乐元素融合起来,再指定蓝调、R&B等不同风格,或者改变调高,这些过去音乐人才能完成的技术玩法,在音潮上都能很简单地实现。”

“教大模型如何听音乐”

想要AI创作出更好的音乐,关键在于如何训练大模型。在自由量级,不少训练大模型的“老师”来自国内顶尖的音乐学府——上海音乐学院。

“直接给AI大模型听一首歌,它听不懂的,需要人告诉它这段旋律是什么意思,那个地方做了什么处理,原因是为什么,这样把每首歌的音乐理解都讲给大模型听,它才会越来越专业。”朱正炎说。

自由量级首席技术官兼首席执行官姜涛(左)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主任于阳(右)共同揭牌

今年7月7日,自由量级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共建了一个“上海音乐学院联合实验室”,致力于中国最大的音乐语料库的建设。对于大模型输出的歌曲,上海音乐学院的老师们还会从多个专业维度详细测评,以结果作为参考,有针对性地去训练大模型。

有了这个全链条中国自主研发的大模型,每首歌的制作成本低至1角钱以内。这对于短剧拍摄团队、自媒体博主、影视制作等大量需要音乐的行业来说,非常有利。

朱正炎透露,公司正在和微短剧拍摄团队商谈合作,包括背景音乐、开场曲、片尾曲等,“这一集比较悬疑,片尾曲写一首悬疑风格的歌,下一集比较温馨,片尾曲就写一首温馨风格的歌。未来我们看的短剧,可能听到的每一集片尾曲都不同!”

供稿:浦小江

记者:宋诗清

初审:陈依婷

复审:范仲毅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