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七十一期“上海人大代表论坛”在兴华宾馆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共论上海‘十五五’发展规划蓝图之三——上海市‘十五五’规划若干重大问题的初步考虑”。
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是今年全市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履行人大的法定职责,按照市委的部署要求,市人大常委会正在围绕“十五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开展专题调研,广泛听取人大代表和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本次论坛旨在让代表了解本市“十五五”规划前期工作情况,并围绕“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开展交流研讨,积极发挥人大代表在规划编制中的重要作用,为高水平编制好“十五五”规划凝聚合力。
张忠伟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市发展改革研究院院长
现场,张忠伟作“上海‘十五五’规划若干重大问题的初步思考”主旨演讲,他从对标国际经验做法、对表国家战略要求、广泛征集各方意见、加强规划衔接联动、制定实施《上海市发展规划条例》等方面,介绍上海高质量编制好“十五五”规划所做的工作。他指出,“十五五”时期,上海发展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深,但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突破、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浪潮蓬勃兴起,国家重大战略牵引赋能、国内需求潜力激发等为上海拓展发展空间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顾立立
市人大代表,上海华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顾立立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强化产业链协同,持续推动上海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作发言。制造业是上海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顾立立就“十五五”期间如何进一步提升上海制造业对全市经济的贡献度,提出建议,一是加快向高端化绿色化发展,二是加快科技制造业产业链的协同,三是加强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薛美根
市人大代表,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
薛美根的发言主题是“聚焦城市关键基础设施,面向全生命周期建立韧性体系,守牢城市安全底线”。他从上海特大型城市的实际出发,以交通系统为案例提出,“韧性”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涵。上海构建韧性交通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设施的韧性,从“单一系统”到“区域网络”;二是运行韧性,从“有限供给”到“多元选择”;三是治理的韧性,从“被动应急”到“主动适应”。
周燕芳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战略研究中心(ESG办公室)主任
周燕芳在作“发挥保险功能作用,更好地服务发展和民生改善”主题发言时表示,展望“十五五”,保险业要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这两个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她建议,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形成对基本医疗制度和创新药械产业的支撑;提高养老保障二、三支柱的覆盖面;健全科技保险和科技投资政策支持体系,构建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生态。
韩威
市人大代表,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上海启迪创业孵化器有限公司董事长
韩威的发言主题是“围绕上海市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以科创企业需求为核心的科创生态”。就如何构建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她指出,一方面要有多样性的创新要素,另一方面还要以科创企业的需求为主导,不断完善营商环境,并从容错机制、政策制定、资金技术支持等方面具体阐述。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曹吉珍主持论坛。此次论坛由市人大财经委、常委会代表工委共同举办,本市四级人大代表和机关干部等110余人参加。
稿件来源:上海人大全媒体平台
文字:仲颖
摄影:肖乐鑫
觉得文章不错,就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