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杨浦 > 文章详情

激活创新发展动力源,打造美丽杨浦新名片

转自:上海杨浦 2025-07-30 12:26:39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杨浦奋力在打造人民城市最佳实践地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7月29日,上海市杨浦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举行分组会议,与会代表们围绕上海市杨浦区今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展开热议,共同勾勒人民城市建设的新图景。

01

产业升级聚合力,

激活数字经济发展动能

当前,在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和AI的双重加持下,直播经济正在杨浦蓬勃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增量和活力。徐丹丹代表分享了自己退休后将在杨浦直播创业的故事,“我有带货经验、也有供应链,在退休的年纪重新创业,杨浦直播经济的火热,创业环境的友好,让我看到了对创业者的包容与鼓励。”从事电视购物主播25年的她特别提及了新晋“网红”——“V聚场”,她认为这正是杨浦集聚产业优势、将“可能变为现实”的生动实践。

今年7月,杨浦在创智天地创新打造“V聚场”定制化载体,并发布“YOUNG立方”支持政策,吸引全国网络“大V”纷至沓来,推动区域在线文娱产业发展。徐微代表表示,此番“软硬兼施”、服务到家,表达了杨浦对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的极大诚意,也是一种政策后勤保障。“扎扎实实起到了‘聚’的效应。未来,我们要继续发挥好‘V聚场’的阵地作用,使之成为‘流量入口’,吸引更多优质内容汇聚杨浦,持续增强年轻人扎根杨浦的黏性,让杨浦真正YOUNG起来。”

报告中提到的“全力加快产业转型,激活创新发展动力源”的工作目标要求引发多位代表共鸣。“在这份报告中,‘营商环境’‘人才’‘发展’是高频词。”王博代表表示,企业“出海”常常会面临很多问题,在打响营商环境“最暖城区”品牌时,是否为可以为他们披上一件“最暖外衣”,用丰富的产业政策和资源链接为其保驾护航。同时,他还建议要重视人才保护,“人才是我们区的核心优势,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动力,更是企业走向国际的无形桥梁。”

“报告中经济指标亮眼,杨浦在产业升级,企业转型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方面潜力巨大。”王瑱代表表示,作为税务机关的代表,会继续发挥好税收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在精准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精细服务企业、助力合规健康发展上进一步做好保障工作。

02

空间赋能再提升,

挖掘用好滨江资源

“如何用好杨浦滨江这块‘大衣料子’?滨江中北段的品质建设是关键。”陶红代表建议,对于滨江中北段,一方面要全面加快建设进度,全力优化空间布局,着力构建以复兴岛为核心,滨江中北段与南段协同联动、互相赋能的“一岛两翼”格局,全力打造世界级滨水空间新典范;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百年高校学术资源与人才优势,围绕“创新生态实验场、未来产业领航地、复合功能先导区”定位,将实验室里的高新技术积极运用到滨江建设的实践土壤中,切实推动城区能级不断提升。

百年杨树浦,拥有近代工业的发源地、高等教育的集聚地、民族市政的中心地等多重身份。王沂江代表建议,应继续深耕区域内红色历史文化,不断完善相关政策,保护传承红色遗址遗迹,探索运用创新模式,推动区域内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工作高质量发展。

“总体来看,杨浦区正以更加开放、创新的姿态,培育有温度、有活力、有潜力的城市文化生态,为城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能。”顾劼亭代表建议,提升文化空间品质,依托滨江、大学路等区域,推进街区微更新与文化功能重塑,构建“可阅读、可漫游、可创作”的公共文化空间,让文化真正融入市民日常生活;深化文化治理与服务,持续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体系,优化内容创作、人才服务、平台孵化等配套机制,推动文化从“有形建设”向“生态培育”转变,提升治理效能和发展韧性。

03

民生提质再发力,

打造美丽杨浦“新名片”

“希望‘15分钟社区生活圈’能从‘有’向‘优’升级,同时,也建议在‘一老一小’服务方面,突出精准化和温度。”施菊代表表示,当前,杨浦已实现生活圈基础设施全覆盖,建议未来引入数字化管理,通过随申办、社区云等平台动态公示生活圈资源,方便居民查询监督。结合杨浦区“一老一小”人群占比较高的情况,她还建议在精细化管理上下更大功夫,让“15分钟”圈住幸福,让社区“一老一小”安心无忧。

报告中提到的“完整社区”一词让李汉卿代表眼前一亮,他认为,杨浦要结合美丽家园、美丽街区建设,统筹推进各项社区专项工作落实落细,聚焦为民、便民、安民服务,及时解决居民生活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持续提升城区宜居安居水平,让广大居民的社区生活更美好。

教育是撬起民族振兴的关键基石,也是连结千家万户幸福生活的殷切期盼。针对学前教育,凤炜代表建议,要强化顶层设计,以“集团化”推进各级各类幼儿园“抱团”高质量发展促使优质资延伸至每个区域,让适龄儿童共享公平起点。同时,要创新服务供给,延展普惠服务,积极开展AI赋能学前教育的探索研究,推广“优质园+”集团化办园模式,以强带弱,促进全域保教质量整体跃升。

“我们期待能探索建立更加紧密的‘医联体’。”林谋斌代表表示,希望社区医院能够进一步加强与大型医院衔接,提升病患接受治疗效率,守护居民身体健康。

陶焱代表建议加强完善文化产业的招商与配套服务,设立一个文化产业专项服务机构,对区域内文创企业提供更有力精准支持,帮助企业更好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新路径,鼓励优质文化内容主动进入社区,形成政府社会协同协力的新模式。

文字 | 宋玥 汤顺佳 成佳佳 毛信慧 陆绮雯(见习)

图片 | 朱良城 宋玥 汤顺佳 成佳佳 毛信慧 陆绮雯(见习)

编辑 | 奚宇轩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