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基孔肯雅热病毒引人关注。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住院医师张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CHIKF)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蚊媒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关节痛、关节炎、皮疹。主要通过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叮咬传播。其传播途径和流行特征与登革热、寨卡病毒病相似。基孔肯雅热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流行范围呈持续扩大趋势。我国伊蚊媒介分布广泛,近年来境外输入病例增加,导致本地传播风险升高。
图片来源:千图网
基孔肯雅热的传播方式有哪些?
主要传播方式为蚊虫叮咬:病毒通过伊蚊叮咬传播,这类蚊子通常在清晨和傍晚比较活跃。少数通过母婴传播以及血液传播。
注意:人与人之间不传播。
基孔肯雅热的地理分布有何特点?
与媒介伊蚊的地理分布有关。基孔肯雅热常见于非洲、东南亚、印度、美洲热带及亚热带地区。随着蚊媒栖息地扩大和国际旅行增多,输入性病例风险上升。
得了基孔肯雅热有什么表现?
1.突发高热:体温达39℃以上;
2.严重关节疼痛和肿胀:常见于手腕、手指、膝盖和脚踝等部位;
3.皮疹:多为红色斑疹,分布于躯干和四肢;
4.其他可能症状:头痛、肌肉痛、恶心或结膜炎。
多数患者1—2周内康复,部分患者可能持续数月,有关节疼痛或疲劳等慢性关节炎表现。
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
由于基孔肯雅热暂时还没有有效的疫苗,所以预防基孔肯雅热主要从切断传播途径入手,主要是预防蚊虫叮咬,包括:
1.使用驱蚊剂(含避蚊胺、派卡瑞丁等成分);
2.安装纱窗、蚊帐,穿长袖衣物;
3.清除家中积水(如花盆、轮胎),减少蚊虫滋生。
有疑似症状及时就医,若出现发热、关节痛等症状且有疫区旅居史,应尽早至正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
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怎样鉴别?
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症状相似,易混淆,可以通过以下症状来初步鉴别:
1.基孔肯雅热关节痛剧烈且持续,影响手、腕、膝、踝,而登革热的关节痛较轻,多见于肌肉痛。
2.基孔肯雅热的皮疹为红色斑疹,多出现在躯干和四肢,而登革热多为细小红疹,类似麻疹,可能伴瘙痒。
3.基孔肯雅热少见出血,而登革热常见牙龈出血、鼻衄、瘀斑。
记者:吴会雄
编辑:宁平英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