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馆内,“智能终端馆”无疑是人潮拥挤的“大热门”,超150台人形机器人同台亮相。从拳击擂台到机器人咖啡厅,从生产线的传送带到超市的上货区,具身智能正加速从实验室来到千行百业。AI如何真正落地到物理世界?这正是上海松应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松应科技”)期待回答的问题。
借助物理AI仿真系统ORCA,机器人们在包含重力、摩擦、碰撞等物理效应的虚拟仿真平台上进行“岗前培训”,通过不断输入高精度合成数据进行训练,很快就达到了更高的智能水平。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松应科技的物理AI仿真系统ORCA入选大会最高奖项SAIL奖TOP30榜单,一个机器人的“多元宇宙”正缓缓展开。
在松应科技的展台上,有两个背靠背的大屏,分别展现了智能体在物理AI仿真系统ORCA接受训练的两个步骤。仿真平台模拟了超市的场景,一位工作人员拿着手柄,操作机器人将货架上的饮料瓶取下,精准放入身前的购物篮。这一步叫作“专家示教”,由工作人员“手把手”教会机器人需要执行的动作,打好数据基础。
而在另一边,机器人的“岗前培训”已经完成:一只机器狗紧紧跟随人的脚步,在仿真平台的超市货架间灵活穿梭。“在专家示教的基础上,我们还利用‘数据增广’技术,通过自动化方式改变虚拟环境的参数,利用大模型将数据迅速扩增,用于智能体的训练和优化。”松应科技联合创始人郭斯强表示。
随着工业自动化不断深入,工厂的流水线任务越来越多地由机器人执行,并由AI智能体进行管理和控制。具身智能代表着新一波人工智能浪潮的重点方向,AI将从“虚拟伙伴”真正变为“现实助手”,这也意味着高质量、低成本、物理属性精确的3D内容数据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早在2021年,松应团队就发现了“物理AI”概念下潜藏的巨大需求。“不同于图片、语音、视频等形式存在丰富的存量数据,具身智能所依赖的3D数据比较匮乏。”郭斯强说,除了存量不足,在实际的物理环境中采集数据也面临着较高的人力和时间成本。因此,机器人的“岗前培训”场地从物理世界搬进了虚拟空间。
在物理AI仿真系统ORCA里,机器人被投入一个逼真的训练场景,模拟现实世界的应用环境,对业务流程进行预演。通过对仿真环境持续的学习和观察,AI智能体最终将学习成果反向应用于物理环境,不仅减少了对企业实际生产的影响,也提升了应用落地的效率,帮助企业进行快速的软件基础设施迭代。
作为国内第一家,也是目前行业唯一一家打造了兼容多硬件架构的物理AI仿真平台的企业,松应科技还很年轻。2024年,上海松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大零号湾”,将目光投向AI与物理实体产业的交汇区。
谈及选择“大零号湾”的原因,郭斯强用“有位不越位,到位不错位”形容了这里的企业服务。更重要的是,闵行拥有着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和富有活力的产业生态,为具身智能提供广阔的应用场景。目前松应科技的ORCA系统已经应用于国家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具身智能厂商、高校、科研院所等领域,并与多家国产GPU厂商达成战略合作。
“在具身智能的时代,实体行业企业将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他们拥有实际生产的数据以及真实的生产场景,”郭斯强说,“而松应科技要做的就是帮助企业将这些应用场景提取出来,训练出匹配场景的智能体,最终还是指向对新质生产力的提升。”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