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领先的算力基础设施服务商数据港首次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数智赋能,生态共生”为主题,通过技术展陈、场景展示、生态合作三大维度,系统性呈现从算力基础设施服务商向智算生态构建者的创新实践。
在“创新技术长廊”展区,数据港集中展示了近年来的多项行业创新技术应用:
太阳能风能结合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应用:将世界首个基于柔性电站的交直流配电网成功投入张北数据中心商业运行,实现了清洁能源“源—网—荷”技术落地,并降低数据中心能耗10%—20%。
全浸没式液冷技术应用:将采用氟化液作为冷却介质的服务器集群大规模应用于数据中心,使单机柜功率密度提升数十倍,PUE(电能利用率)降至1.09的世界领先水平。
干冷器冷却技术:将干冷器作为主冷源,全年8000小时利用干冷器进行完全自然冷却或部分自然冷却,制冷能耗降低约59%,水资源使用效率达到0.07升/千瓦时,实现全年节水65%以上。
人工智能机器人巡检应用:基于多模态感知与决策算法,实现7×24小时自主巡检,可接管运维人员超30%的重复性任务,极大提升工作效率。
智能运维管理平台应用:通过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实现算力中心的智能化、自动化运维管理,实现“零故障、零宕机、零客户投诉”的目标。
据介绍,这些技术突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形成了一套“绿色算力—智能运维—生态协同”的闭环体系,使数据中心绿色节能从“单点技术革新”到“结构性优化”的转变,运维管理从“被动人工响应”到“AI预测性维护”的跃迁。
在“智算生态实验室”展区,数据港展示了正在与合作伙伴共同筹备的联合创新实验室:以市北高新园区“云数智链”及超高清视听产业为研究基础,构建算力研究中心、产业研究中心,开展算力前沿技术研究、算力研测平台研发、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及产业生态赋能。
通过“算力技术创新、业务场景落地、企业孵化成长”三维驱动引擎,以技术突破与产业协同为双轮驱动,全面赋能市北高新园区数字化转型与产业能级跃升。
现场的AI能效测试分析大屏幕,展示了国产算力卡在不同场景中的AI性能测试。通过动态负载调节技术,算力卡可自动切换至最优能效模式,实验室构建的算力研测一体化平台支持多厂商芯片接入,提供标准化测试工具链。
现场模拟的算力产业研究中心内,通用算力与智算的场景创新,国产芯片与服务器的架构优化,正以“硬件—软件—场景”三位一体的协同模式,重新定义算力在产业中的落地方式。
记者了解到,数据港已不再仅仅满足于做“算力的提供者”,而是要成为“场景的创新合伙人”,以场景定义算力,以生态驱动创新,为市北高新园区打造全球智算产业高地提供可复制的标杆典型。
作为本次市北高新“数智军团”的重要成员,市北“数智产业”的核心载体,数据港正以算力基建为纽带,深度融入“云数智链”产业图谱,为“数通链谷”“视听静界”两大新兴产业赛道注入核心动能。依托上海市数字公共服务中心(数通链谷),数据港已与园区多家上下游企业建立算力供需对接机制,可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算力支撑,让技术创新从实验室快速走向产业落地。
在“数通链谷”赛道,数据港的绿色算力底座为区块链企业提供高安全、高可靠的运算环境,助力企业深化可信数据经济研究。
在“视听静界”领域,将算力资源与超高清产业深度耦合,为企业内容传播技术升级提供算力保障。
“算力+场景”的精准赋能,将使市北百万方高质量空间载体真正成为创新资源的“强磁场”,加速都市型数字经济示范园区的建设进程。
依托“市北国际首席推荐官”体系,为数据港拓宽全球合作半径创造条件,不仅可联合生态伙伴构建技术协同网络,将算力场景推向世界,同时,也可为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实现生态价值的持续放大。
记者:蒋文婕
编辑:路景斓
资料:上海数据港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