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检察 > 文章详情

王舒:舒卷风云处 重案鉴初心

转自:上海检察 2025-07-29 21:05:41

“上海市最美检察官”推荐人选

重剑无锋

在重大刑案办理中彰显法度

“这是一起零口供案件,涉及多种罕见毒素,一人死亡、多人中毒,又是上市公司。”从检17年来,王舒承办了一批在全国和全市有影响力的案件,社会关注度高、引发全网热议的许某故意杀人、投放危险物质案就是其中的一件。

如何用间接证据破解零口供的隐蔽型犯罪?如何在庭审中高质效出庭履职?

审查起诉期间,她和同事们日以继夜,以证据为核心,在各种蛛丝马迹和细枝末节中寻找突破口,不断向智库外脑专家求教,通过有针对性地提出补侦建议,引导侦查与自行补充侦查相结合,补齐证据链条,形成间接证据指控锁链。庭审过程中,控辩双方对抗激烈,鉴定人和有专门知识的人依申请出庭,庭审过程中出现被告人拒不回答公诉人讯问等突发情况,进一步增加了庭审的复杂性。她通过扎实的证据链条、完整的证据指控体系、精准的论证能力和有针对性的法庭辩论,完成了专业化高质量出庭履职工作。

到现场旁听庭审的市人大代表这样评价道:“庭审中,公诉人对证据信手拈来、庭审表现堪称完美,是不认罪、隐蔽型犯罪案件办理的典型力作”。该案也荣获全国重罪检察优秀庭审十佳案件、首届上海检察机关优秀出庭第一名。

步履不停

在系统治理中挖掘监督深度

案件办结了,检察履职工作并没有止步于此。针对在办案中发现寄递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发检察建议,对物流头部企业监督落实,护航上海超大城市安全。相关办案经验被最高检、市检察院进行推广,根据该案研发的课程《如何提升高质效办案能力》获评第四批上海检察教育培训精品课程。

荣誉都是过去时,是下一步工作的起点。王舒在重罪检察部门,针对陈年命案成案难的问题,探索形成了以客观证据为中心的证据指控模版,并定期与侦查机关交流推广。她办理的宋某某抢劫案,是一起仅有数枚指纹为定案证据,通过现代技术夯实刑事指控的案件。在案件办理中她引导侦查机关对于生物证据进行补证,在庭审上对于加层、变形、力度、血量脱离等科学问题有效示证质证,强化指控效果,使得被告人的辩解不攻自破。

在最高检举办的交流座谈会上,王舒以《发挥3D技术在刑事指控中的作用》的主题发言,获得最高检和各省院的肯定,并作为沪苏浙皖等地同类案件的范例。其针对陈年命案关键证据固证的引导侦查思路所撰写的陈某某案《退回补充侦查提纲》在首届上海检察机关优秀文书评选中荣获第一名。

法暖民心

在情理交融中传递司法温度

“一起故意杀人案庭审结束后,旁听的被害人家属来到我身边,紧紧拥抱了我,表达了对司法机关的感谢,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最真实的情感,也真切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公诉人的光荣与自豪。”

在司法办案中,王舒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通过一个个高质效案件来体现打击惩治的力度、指控犯罪的精度、回应关切的速度、人文关怀的温度。重大犯罪往往会引发社会网络舆论高度关注,证据闭环、事实厘清、真相还原,让百般抵赖或是狡辩的凶手依法受到严厉制裁,是对群众强烈呼声的最好回应,是也对社会治安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最好保障。

打击犯罪的同时也要尽力追赃挽损,在办理一起抢劫案件中,王舒审查证据敏锐发现被告人销赃钱款尚未处理,积极引导公安机关追赃,及时冻结涉案财产,最大限度追回经济损失。家属当庭挥泪致谢,群众来院赠送的锦旗,来自人民群众的肯定,是对她办案工作最大的鼓励。

研精覃思

在薪火相传中拓展智慧广度

多一重身份,就多一种责任。

王舒还是上海检察机关重大刑事案件检察专业化团队召集人,多次创新形式、召集全市重罪检察活动;作为上海检察机关检答网专家组成员,在刑事检察领域多思多研、深耕细作,努力在专业化领域树立品牌;她研精覃思、笔耕不辍,参与撰写《重罪检察优秀庭审实战指要》、全国检察机关重罪条线业务教材等均已出版发行,《论重罪案件司法精神鉴定启动程序的应然立场与履职思路》等多个重点课题、调研文章获奖。

她还研发了《高质效办案视角下的三类证据审查模式》等多门课程,入选上海检察机关精品课程和“菜单式”送训下基层课程,同时担任上海交大法学院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检察机关兼职教师,多次在全国检察系统、政法高校授课交流,传承检察智慧、共筑法治现代化。

时光不语,却见证热爱的分量。王舒用“四度”诠释着新时代检察官的多维角色和使命。她用十七年如一日的专注,在每一个案件中浇筑着对法治的信仰,对正义的执着。她在重案的迷雾中寻找光亮,在细节的深耕中孕育温暖,让每一次司法实践都成为法治中国坚实的基石。

来源 | 上海检察一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