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浦东观察 > 文章详情

“孩子气”与“中国风”扑面而来 到中华艺术宫认识九旬艺术“老顽童”

转自:浦东观察 2025-07-29 21:03:44


粉色的画布中央,一位笔触抽象的爷叔坐在藤椅上,他的四周有九叶、三花、二虫、一蝶、一兔、一乌。你问为什么这只乌有三只脚?因为它正是中国神话里的 “三足乌”。近日,“吾心安处 —— 夏阳的艺途与归栖” 展览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揭幕。走进展厅,观众将认识一位可爱、可敬、传统又新潮的 “老顽童”,而他的笔下都是这样的 “孩子气” 与 “中国风”。



作为文化和旅游部 2025 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入选项目,本次展览由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主办,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支持,以九旬艺术家夏阳跨越三大洲、从艺 70 余年的艺术历程为线索,展出绘画、雕塑等 60 余件精品力作,完整呈现其风格演变,用 “全球轨迹 — 本土根脉” 的双向叙事,为观众提供丰富全面的解读视角。



本次展览不只是看作品,更像在听一个邻家爷爷跟你讲:怎样带着中国传统去闯世界,又怎样带着世界的故事回故乡。夏阳于 1932 年出生于南京,后辗转于中国台北、米兰、巴黎、纽约等多地,直至 2002 年定居上海。他的艺术启蒙于孩童时的涂涂画画,成长于台湾现代主义运动的波澜,沉淀于巴黎时期表现主义的澎湃,扬名于纽约时期照相写实主义的浪潮,堪称一部 “流动的艺术史”。夏阳用画笔丈量过世界,用心灵归返于东方,创造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富有现代气息的独特艺术风格,其艺途跨越中西之界、融汇古今之思。



展览中,观众可以看到夏阳在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代表作。其早期素描写生作品,展现出日后抽象绘画语言形成的雏形。在巴黎,他将中国书法线条的韵律,熔铸于抽象艺术肌理,孕育出标识鲜明的 “毛毛人” 意象。此后,夏阳的目光回归中国民间沃土,自年画的热烈、剪纸的灵巧中汲取丰沛滋养,凝练出一种拙朴而饱满的美学语言,赋予民间艺术以当代表达的崭新生命。



20 世纪 90 年代起,夏阳开始以中国神话为母题进行创作,将传统文化符号与民俗意象融入个人艺术语言,此次展出的《镇宅光明》《镇宅平安》便是典型案例,以奔放的水墨语言将民间信仰注入现代绘画的笔墨语境。夏阳乐于探索不同的媒介与材料,他曾从旧电吹风零件中获得灵感,将平面画作中的 “毛毛人” 形象转化为立体的金属片雕:《女人》《戚家军》等代表性作品亮相展厅;长达 10 米的金属《小龙》飞翔于展厅上空,在光影中闪烁着银光。



展厅尾声,特别设置夏阳画里同款场景打卡点。观众可以像夏阳一样坐在椅子上,瞬间 get 这位九旬 “老顽童” 的艺术范儿和松弛感。打卡背景上的小动物元素还能随心挪动,摆成自己专属的小天地 —— 就像夏阳创作时那样,随性自在。


据悉,夏阳曾五度向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慷慨捐赠作品,助力构建中国现代艺术收藏体系。本次展览中,夏阳最新捐赠作品《蒙娜丽莎(粉脸)》《沿溪行》等首度展出。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还配套开展一系列公教活动,包括专家讲座、工作坊、导赏等,解读夏阳独特美学风格的内涵与价值。



展览期间,中华艺术宫文创商店特设 “夏阳文创产品专区”,以夏阳的代表性作品为灵感设计开发了明信片、手机支架、冰箱贴、金属书签等众多精美文创新品,为日常生活注入艺术新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