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作为人体的重要脏器 可维持体内电解质 水和酸碱的平衡 急性肾损伤 是较为常见的肾脏疾病 起病隐匿 发病原因复杂 早期发现与治疗十分重要
本期嘉宾
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肾内科 张苏芬
急性肾损伤的早期症状
急性肾损伤(AKI)是指肾功能在短时间内突然下降的临床综合征。其最典型的表现是尿量改变。正常人每日尿量约1000—2000ml。当出现AKI时,尿量通常会减少到400ml/天以下(少尿),甚至少于100ml/天(无尿)。但要注意,约30%的AKI患者尿量可能是正常的,这种情况称为“非少尿型AKI”。
其次是水肿。由于肾脏排水功能下降,水分会在组织间隙积聚。早期可能表现为晨起眼睑浮肿,之后逐渐出现下肢凹陷性水肿。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水肿,甚至胸腔、腹腔积液。
第三是全身症状。由于毒素蓄积,患者可能出现: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食欲下降;
神经系统:乏力、嗜睡、意识模糊;
循环系统:血压升高、心悸;
呼吸系统:呼吸深快(代谢性酸中毒表现)。
夏季是急性肾损伤的高发期
首先,高温导致的脱水是最主要原因。当环境温度超过32℃时,人体通过大量出汗来散热。如果水分补充不及时,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脏血流灌注不足,就可能引发缺血性肾损伤。
其次,夏季胃肠道疾病高发。高温环境下食物容易变质,加上人们喜欢生冷饮食,容易发生急性胃肠炎。严重的呕吐、腹泻会导致体液大量丢失,同样可能诱发AKI。
第三,夏季也是泌尿系统感染的高发季节。特别是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特点,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严重的感染可能上行导致急性肾盂肾炎。
这些人需要特别警惕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肾脏储备功能下降,口渴感减退。
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其肾脏已经存在一定损伤,夏季如遇到发热、脱水、急性胃肠炎、泌尿道感染等一个小小的打击,就有可能诱发AKI。
户外工作者:建筑工人、快递员等,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更容易引起脱水,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暑,严重的甚至导致热射病危及生命。
运动员:特别是进行高强度训练的运动员,有可能出现横纹肌溶解。
长期服药人群:如服用利尿剂、降压药、非甾体抗炎药类药物者。
这些生活习惯可能增加
急性肾损伤风险
饮水习惯问题:很多人存在“不渴不喝水”的误区。实际上,当感到口渴时,身体已经处于轻度脱水状态了。更科学的做法是定时定量饮水。另外,有些人喜欢一次性大量饮水,这可能导致“水中毒”,同样不利于肾脏健康。
运动习惯问题:夏季很多人喜欢晨跑或夜跑,但如果不注意补液,就可能出问题。
药物使用问题:夏季感冒、发热时,很多人会自行服用退烧药。像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这类药物,如果超量使用或在脱水状态下使用,都可能造成肾损伤。
饮食方面:夏季很多人喜欢边吃烧烤边喝啤酒,这种高蛋白、高嘌呤的饮食会增加肾脏负担。如果同时大量饮酒,更容易诱发急性尿酸性肾病。
特殊人群的用药问题:比如高血压患者夏季血压可能会降低,如果不调整药物剂量,过度降压也可能导致肾脏灌注不足。建议这类患者夏季要更密切地监测血压,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
中医养生方法预防急性肾损伤
起居调养:
提倡“夜卧早起”,建议22:00前就寝,5:30—6:00起床;午时(11—13点)休息15—30分钟,避免阳气过耗;避免空调直吹腰部(命门所在)。
运动保健:
推荐八段锦“两手攀足固肾腰”动作,早晚各做36次;避免正午剧烈运动,宜在清晨或黄昏锻炼。
穴位保健:
每日按揉涌泉穴(足底前1/3凹陷处)3—5分钟;艾灸关元穴(脐下3寸),每周2—3次。
情志调摄:
夏季对应“心”,要避免烦躁动火,“心火”过旺会下汲肾水。
这些中药和食疗方
有助于防治夏季急性肾损伤
代茶饮:
防暑利尿茶:白茅根30g+芦根15g+淡竹叶10g,煮水代茶;
养阴生津饮:麦冬15g+五味子6g+乌梅3枚,沸水冲泡;
(注意:糖尿病患者慎用含糖饮品)
食疗方:
绿豆薏仁粥:绿豆50g+生薏仁30g+粳米50g,清热利湿;
冬瓜鲤鱼汤:冬瓜连皮200g+鲤鱼1条(去内脏),健脾利水;
西瓜翠衣饮:西瓜白瓤部分煮水,利尿不伤阴。
经典方剂:
清暑益气汤(李东垣方):适合暑热伤气证(人参、黄芪、炙甘草,即保元汤;人参、麦冬、五味子,即生脉饮,黄芪、当归就是当归补血汤,黄柏,麦冬,五味子对应阳明湿热证;苍术、白术、青皮、橘皮、泽泻对应太阴寒湿证;升麻、葛根,升清阳而除湿);
五苓散:对湿热型AKI早期有效(猪苓、泽泻、茯苓、桂枝、白术);
生脉饮:预防脱水导致的肾损伤。
需要特别注意:
避免长期服用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如关木通、广防己);
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含钾高的中药(如牛膝、泽泻);
中药注射剂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