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由上海教育报刊总社、青少年科技创新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25 AI创客暑期特训营”正式拉开帷幕,开启了第一天的“特工集结” 之旅。
第一期营员分成四个小队,将在接下来的五天里,通过全程实操实练,完整走完“认知—训练—开发—展示”的AI产品周期。
(图片由AI生成)
上午营员集结后,青少年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刘畅带来了“开营第一课”。他首先抛出一个极具启发性的问题——“编程和人工智能的区别是什么?”
现场,不少小营员已经掌握了简单的编程知识,然而面对这个问题,他们脸上还是写满了困惑,纷纷陷入沉思。
刘畅解释道:“在编程时代,人类需要学习机器的语言,努力讲出机器能‘听懂’的话;而到了AI时代,我们开始用人类的语言和机器交流。”他进一步表示,AI并非冰冷的工具,而是能够与人类共同成长的智能体,这种独特的属性让它与传统编程有着本质的区别。
同时,刘畅向营员们详细介绍了未来AI发展的三个趋势:
趋势一:自主智能体(Agentic AI)
未来的AI是一种能够自主感知环境、做出决策并执行行动以实现特定目标的智能实体。
趋势二:多模态 AI(Multimodal AI)
它能够同时利用各种类型的数据,如文本、图像、视频、语音等,形成见解、做出预测和生成内容。
趋势三:AI推理+定制芯片
随着AI从响应式向主动生成洞察和解读转变,推理时代对计算和通信需求大幅提升。定制芯片能最大限度减少数据移动时间,在内存宽带等方面都有显著优化。
最后,刘畅向营员们送上殷切寄语:“你们不是旁观者,而是未来AI的设计师。”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数学与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王逸阳也全程参与训练营,营员使用的 “人工智能教育通识平台”操作界面便是他设计的,该平台能让孩子通过一个个模块适配AI学习任务。
王逸阳还现场展示了简单的人工智能应用,他带来了一个机械手臂,营员能与机械手进行剪刀石头布,引发营员们的浓厚兴趣。
金山区第二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倪柏尔在训练营中表现十分活跃。他从去年开始学习编程,最近在AI帮助下,将贪吃蛇游戏用编程软件改造成益智版。
“贪吃蛇吃掉字母组成单词,这能帮助我学习英语。”他表示参加此次训练营希望获得更多知识,了解AI背后的原理,助力世界变得更美好。
青少年科技创新研究院教研中心主任张艺介绍,此次训练营的内容设计对标青少年人工智能能力1级——AI机器视觉,围绕人工智能与社会、机器感知、表示与推理、机器学习、人机交互五个板块,从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两个维度进行设计,全面覆盖青少年人工智能能力培养的关键领域。
后续,创客小队将化身初创团队,向“投资人”(评委)路演推介他们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争取“部署许可”。活动结业阶段,参与者可参与青少年人工智能能力考核,表现突出者将直接获得考核直通车资格,并被授予研究院研究员聘书。
文字、照片:芮德贵
编辑:袁曼舒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