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
孩子戏水的水域
藏着溺水高风险
研究发现90%溺水时刻
家长就在身边
5大游泳安全误区要重视
孩子才能尽情玩水嬉戏!
文末更有“家庭成长微课堂”干货放送
手把手教你“选购儿童泳衣3大黄金法则”
误区1:
有救生圈,就不会溺水?
带孩子游泳时,家长往往会给孩子套上游泳圈,觉得这样就能万无一失。许多家长会在路边或旅游景区随便购买一个吹气的塑料游泳圈给孩子使用,这类充气游泳圈本质上只是游泳辅助物,虽然能让孩子浮在水面,却无法真正预防溺水。因此,充气游泳圈只是辅助工具,绝非专业救生器材,任何设备都无法替代成人的监护。
安全警示充气的塑料游泳圈不是专业用的浮身物。为确保游泳圈安全,家长选购时应留意厂名、厂址,认准3C标志。同时要清楚,这类游泳圈属于水上玩具,重量轻、易破损、抗压能力差,不宜在深水区使用,儿童使用时必须有成年人全程陪同监护。
误区2:
孩子溺水时,会拼命游并大声呼救?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孩子溺水时会像电影情节里表现的那样大声呼救、剧烈挣扎,水花四溅,以便引起周围人的注意。但现实并非如此,溺水者在水中的状态往往与正常游泳时的动作相似,大多无法大声呼救。溺水时,溺水者会本能地屏住呼吸以阻止水进入呼吸道。当屏气达到极限,溺水者不得不张口呼吸,此时水会涌入呼吸道导致呛水,随着呛水加重,溺水者呼吸困难加剧,最终引发窒息。
安全警示溺水过程往往是快速且无声的。家长和周围人都应提高警惕,密切关注孩子在水中的细微异常。
误区3:
在浅水区,就不会溺水?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在浅水区玩耍,能自行站立,又会游泳,就不会有危险,于是自己在池边做其他事情,或离开孩子独自前往深水区畅游。然而,浅水区并非想象中那般安全。在泳池中当水位齐腰时,一旦脚底打滑,人会本能地用手去撑,这时,在水的浮力作用下,脚会离开池底,导致头向下、身体浮起,进而呛水。若此时无法抓住身边物体对抗浮力,就有可能溺水,这一现象被称为“浅水区的死亡杠杆”。
安全警示 浅水区同样暗藏危险,家长绝不能掉以轻心。
误区4:
救生员会看护我的孩子?
在泳池边看护孩子,家长们难免觉得无聊,于是看书、聊天、看手机或拍照等行为屡见不鲜。还有部分家长认为孩子游泳经验丰富,且一直在浅水区,便放松对孩子的持续关注。但全球儿童安全组织的研究显示,90%的儿童溺水时,家长就在附近。
安全警示 在人员众多的泳池中,泳池和水上娱乐区的救生员与巡视员,很难时刻关注到每个孩子的情况。因此,儿童溺水预防的关键在于家长的时刻看护。若家长与孩子一同在水中,距离应保持在一臂之内。多人看护时,可约定轮流担任主要看护者。
误区5:
孩子会游泳,就不会溺水?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学会游泳,就无需担心溺水问题。但实际上,孩子的游泳技能水平、对水的熟悉程度,以及身体状况、天气条件等多种因素,都可能导致溺水发生。
安全警示全球儿童安全组织研究表明,47%会游泳的孩子曾险些溺水。这充分说明,即使孩子掌握游泳技能,也不能掉以轻心,各种不确定因素都可能成为溺水的诱因。
除了避免这5大误区
全国妇联《联联送服务》
“家教育儿”短视频也来给你支招!
更多视频可点击“上海女性”视频号
儿童选购安全舒适的泳衣也是关键
专家提供了3大黄金法则!
看产品标识:读懂信息选对款
安全类别购买儿童泳衣,一定要认准安全技术规范标准GB 31701。
成分标签家长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结合纤维成分特性,挑选合适的儿童泳衣。
摸产品结构:排查风险保安全
家长要用手摸一摸泳衣的附件,检查是否存在锐利的边缘和尖端。对于裆部等敏感部位,优质的泳衣会添加衬布,以减少孩子过敏和过度摩擦的风险。同时,还要查看泳衣是否存在掉色现象。
拉产品面料:测试性能防隐患
用手拉一拉面料,大致了解氨纶含量。针对儿童泳装的弹性选择,采用“三指测量法”,在服装各部位(如女童泳装的肩带)拉伸面料后,如果能够轻松容纳三根手指,就说明其弹性既能保证舒适性,又有足够的支撑力。另外,尽量不要选择有较长系带的泳装,尤其是颈部和背部等重点部位,避免增加额外阻力,以及儿童被绊倒、勾拽的风险,让他们穿得安全又舒适。
夏天的快乐很重要
家长多一分警惕
娃就少一分风险
“幸福家·家庭教育服务”平台上线啦!
听一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世界
家庭成长微课堂为你解答
可直接扫下图二维码观看!
本文部分内容摘编自
《为了孩子》2025年7月刊
《别让游泳安全误区“趁水打劫”》
和《选对儿童泳衣,守护清凉一夏》
本期杂志已上新
欢迎点击下方封面图片
或点文末“阅读原文”一键订阅!
①拨打邮局热线“11185”订阅
②至就近邮局营业窗口订阅
③现代家庭杂志社发行部咨询热线:
021-63846315
心动不如行动
赶紧订起来!
来源:《为了孩子》
文:崔民彦、赵海翔
戳这里为我加颗小星星⭐️
公众号一言不合就改版,
“星标”我才能更方便接收消息哦。
现在只需三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