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社会共治 消除肝炎”。夏天是吃烧烤的季节,也是戊肝的高发季节。上海市同仁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吴琼提醒:夏季更要注意饮食卫生,防范戊肝“病从口入”。
日前,连续数日高烧不退的沈女士被家人送到了上海市同仁医院就诊,经过检查后确诊其患上了戊肝。
“起初我还以为自己只是普通的感冒,吃了消炎药和退烧药后,发烧虽然有所缓解,但人还是很疲惫,皮肤也泛黄。”回想自己的患病经历,沈女士告诉医生,这两个月她经常去家附近的店里吃烧烤,其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同。
听完沈女士的讲述,医生基本锁定了致病的“元凶”——藏在食物中的戊肝病毒。
吴琼介绍,戊型肝炎(戊肝)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肝炎,它是一种食源性疾病,潜伏期一般为2至8周,粪—口传播是戊肝的主要传播途径,饮用受污染的生水(如井水、河水),食用未煮熟的肉类(猪肝、海鲜、毛蚶)或使用生熟不分导致交叉污染的厨具都有可能导致戊肝感染。
“夏季吃烧烤的人越来越多,但如果各种肉类和海鲜处理得不干净,藏在食物中的戊肝病毒就会跑出来作怪。”吴琼告诉沈女士,预防戊肝,最重要的是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病从口入,并做好以下几点→
确保猪肉、猪肝、贝类等煮至无血丝,避免生腌、刺身、醉虾等半生食。
生食蔬菜水果需用流动水冲洗或浸泡,避免直接食用未清洗的瓜果。
厨具生熟分开,使用专用刀具、砧板处理生肉,避免交叉污染熟食。
不饮用生水(井水、河水等),选择煮沸水或正规瓶装水。
如果出现了以下症状,要及时就医→
早期:低热,食欲不振、厌食油腻、恶心呕吐、上腹胀痛。
尿色加深:呈浓茶色(最早信号)。
巩膜黄染:眼白发黄(约发病1周后出现)。
皮肤黄染:全身发黄伴瘙痒,大便颜色变浅。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撰稿/摄影:赵 立、陆 铭(实习)
编辑:竺嘉茹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