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科协 > 文章详情

让“青年火种”成为“产业星光”,AI科研新生代正在崛起

转自:上海科协 2025-07-28 20:41:13

作者:殷倩、昀书

摄影:杨浦东、季俊辉

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7月26日,围绕新一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青年优秀论文奖奖项,上海市科协举办了以“探索·碰撞·成长”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不仅邀请了多位获奖优秀青年科学家一起“头脑风暴”思辨AI前沿技术和场景,还隆重举行了青年优秀论文奖颁奖仪式,并组织参观了上海科学会堂、牛顿苹果树、主题光影展演等。此次活动汇聚了多位优秀青年科学家,政府部门、院校相关负责人及行业领军人物,围绕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技术、产业应用与安全治理展开深度对话。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上海市人才工作局、上海创智学院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同志分别介绍了上海多种人才政策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成长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以及行业发展趋势引起了青年科学家们广泛兴趣。

在颁奖环节,上海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陈馨与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曾小勤共同为获奖的青年科学家们颁奖。这份荣誉不仅是对获奖者个人创新能力和学术贡献的高度认可,更是对新一代超常规人才勇攀科技高峰、服务人类福祉的深切期许。

6年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青年优秀论文奖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下,面向全球40岁以下青年科学家开放征集,持续吸引最富活力的创新思想今年,经过初评、复评和终评的激烈角逐共有10篇青年论文奖与10篇提名奖从199篇海内外优质论文投稿中脱颖而出,这些青年才俊的前沿探索为AI未来发展点亮了崭新坐标。

01

AI技术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融合”

“多模态数据与时空智能的融合,将重构产业底座。”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超在主旨报告中表示,传统AI研究常聚焦单一算法或场景,但此次很多优秀青年科学家不仅揭示了跨模态、跨领域整合的迫切性,展示了他们的突破性研究成果。

例如,作为获奖青年之一的清华大学徐智昊所研究的“太极光芯片”获评SAIL奖,其160-TOPS/W的能效比突破了光计算规模与重构的矛盾入选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让光算力能真正应用到千家万户,实现其真正价值。徐智昊在分享中表示:未来,我们希望光计算不仅出现在论文中,还能让大家在淘宝、京东购买相关算力产品。

作为00科研先锋代表,来自香港大学在读博士任旭滨与上海科技大学在读博士张龙文崭露头角,分别凭借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推荐算法表征学习和3D资产生成大模型斩获提名奖与正奖同时,还有众多中坚力量则在智能芯片、计算机视觉、多模态大模型等领域实现重要突破。当聚光灯照亮这20年轻而充满信念的面孔,大家感受到的是智能时代奔涌不息的接力。

企业端的需求更为直接。王超列举洞庭湖水灾应急案例:“我们需要融合遥感影像、水下声纳与北斗定位数据,实时生成毫米级地形图,这要求算法在精准与实时间找到平衡。”这一需求倒逼青年学者跳出实验室场景。

此外,跨学科研究成为亮点。复旦大学青年研究员尤佳通过AI技术系统分析3000种血浆蛋白质组学数据,为疾病预测提供新思路南京大学在读博士陈喆则展示了视觉基础模型在“空间智能”中的应用,在他看来,多模态大模型需与具身智能结合,才能理解三维世界的动态逻辑。

02

“干湿闭环”新阶段亟需更多“超常规”人才

AI不是替代科学家,而是让实验室的'湿实验'与算法的'干实验'无缝迭代,辅助科学家加速科学发现。”北京大学在读博士聂志伟的这一比喻在现场掀起了一波“小高潮”。

活动期间AI for Science方向的讨论可谓是非常激烈的。聂志伟通过发展蛋白质进化通用预测算法,在病毒蛋白变异预测和AI辅助蛋白质功能改造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并结合高通量自动化湿实验平台构建“AI设计-湿实验验证-产业落地”的闭环。清华大学助理教授王立元则聚焦大模型推理的理论突破:“我们正尝试用强化学习解释分子动力学模拟中的‘黑箱’,让AI生成的假设可验证、可复现。”  

“干湿闭环”的最终目的是让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但这一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AI迭代速度超越教材更新速度时,教育必须比技术更具前瞻性。”上海创智学院人事人才部副部长吴艳琼提出了AI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衔接问题。为此,创智学院通过超常规培养模式,联合企业打造“三位一体”生态,“唯有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才能实现技术价值的快速转化。”

同时,首形科技创始人胡宇航坦言:“实验室技术必须经历产业淬炼,才能真正服务社会因此,企业应该为有工程思维的青年科学家支付‘试错成本’。”

03

AI的安全治理要从“打补丁”到顶层设计

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安全与治理问题日益凸显。在小组讨论环节,其中一个小组聚焦AI可解释性、数据隐私与伦理挑战共论AI安全治理的未来发展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安全不是限制创新的枷锁,而是技术落地的基石。”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娜表示“传统安全追求形式化证明,但AI的‘黑箱’特性让这一目标难以实现。例如,金融医学等领域的数据需平衡安全与效率,目前仍更多依赖传统加密手段。”  

现如今,大模型的“幻觉”和内容安全是另一大隐患在很多与会者看来,如果AI输出不当言论,后果可能比数据泄露更严重。在讨论环节,其中一个小组的召集人对此建议,应借鉴网络安全经验,在AI发展早期引入顶层设计,避免“打补丁”式治理。

与会者一致认为,AI治理需要多方协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可能仍然是人机协作的问题最突出上海市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丁志军总结道,人如何理解大模型或者智能体,如何让大模型智能体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需要研究设计、业务部门、市场应用等多方共同努力,实现双向回路。

对于此次青年优秀论文奖的系列活动,多位青年学者都表达出了兴奋和欣喜,同时收获满满这次活动真的很不错,沙龙活动虽然时间紧凑,但内容丰富多样,让大家深入交流了各自的专业,夜间的座谈交流相对松弛,彼此间聊得更为投缘来自南京大学的陈喆表示。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林冰倩也表达出自己有意愿来年继续投稿WAICYOP建议主办方以后可以举办一些细分领域的专业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彼此的学习与发展。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当天,黄浦江畔的星辰为这一全球AI聚光时刻而亮青年科学家们登临上海市景观灯光监控中心31楼天台。在他们眼前,以“启航”“春潮”“攀登”“繁荣”“共生”“远征”“盛放”为脉络的史诗级光影秀磅礴展开——这场精心定制的城市献礼,将学术荣光与都市华彩交融成浦江最动人的夜景。

审核:市科协学会学术部(科技创新服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