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作为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5)唯一面向船海产业的专业性、学术性分论坛——“AI赋能海洋——智领深蓝,加速未来船舶跨界融合论坛”举行期间,中船集团集中发布了6项AI创新成果,全面系统展示了近年来该集团在AI领域开展的一系列探索取得的成就。
记者从论坛上获悉,6项AI创新成果包括“智海·图灵”海上人工智能高效赋能基座平台、水星智算处理器凌久NP101、海鲲大模型、蓝豚智能产品安全性测试验证平台、造船领域科技创新管理高质量数据集、数字化营运支持系统等,均体现AI大模型创新实力,对加快培育船海产业新质生产力,引领和推动人工智能与船舶工业实现深度融合具有战略性的前瞻作用。
本届论坛聚焦人工智能与船舶工业深度融合的前沿技术。中国工程院院士严新平,国际标准化组织船舶与海洋技术委员会(ISO/TC8)主席、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彦庆围绕中国新一代智能船舶产业链发展、航运数字化与自主船舶展望等当前全球海事业最新热点话题作主题演讲,分享智能船舶、自主船舶等最前沿科技发展动态,并指出,在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全球海事业正处于数字化向智能化过渡的关键时期,要积极探索智能船舶、自主船舶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路径,引领海事行业走向智能未来。
“当前,我们正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是我们会逐步地实现船舶智能技术的发展,高科技赋能也会推动新一代智能船舶逐步向智能化、自主化和少人化发展。”严新平院士表示,新一代智能船舶将更关注“船、货、人”全生命周期的智能运营技术等。
当天,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副院长李鑫、长三角船舶与海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李星群等,也围绕AI技术在船舶数字化和自主化的应用实践、用人工智能释放船舶数据的潜力等主题作主旨演讲,介绍了AI技术在海事业的最新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指出今后要进一步加快人工智能在更多海事领域的应用落地,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共同推动全球海事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论坛同期还发布了中远海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航行安全智能管家——航安宝、联通数据智能有限公司的元景赋能船舶辅助设计应用实践等2024年度船海产业AI创新实践案例。这些创新实践案例通过大数据、AI、大模型等与船海产业的深度结合,进一步夯实了船海产业构建数智生态的基础。
现场,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等12家单位联合发布了中国智能船舶可信数据空间构建倡议,并对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方案进行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