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杨浦 > 文章详情

夜读 | 瓜

转自:上海杨浦 2025-07-27 22:51:32

TONIGHT

夜读

前几天网购了一箱羊角蜜,打开来一个个穿着防磕碰的彩色泡沫网兜,加上名字讨巧,给人感觉很高大上。切开尝一尝,还是熟悉的味道,让我想起以前农家栽种的菜瓜。

农家的菜瓜根本不会包装,尘土扑面。

我们那时将菜瓜简单地分成两类,一类是可以直接生吃的,就叫“吃瓜”。有绿生生的雪瓜,脆嫩多汁,黄澄澄的黄金瓜,甜中透香。

另一类瓜周身墨绿间杂浅白色的纵向条纹,皮厚口感寡淡,不适合直接生吃,乡人称为“老皮瓜”。

每年在自留地、十边地里,母亲种得最多、照看最勤的就是这老皮瓜了。似乎老皮瓜才是主角,其他的羊角蜜一样好吃的“吃瓜”只是配角。

小时候便疑惑,既然“吃瓜”那么好吃,为啥不多种些呢?种这些既不中看又不好吃的老皮瓜有啥用?长大些后,才明白了母亲的苦心。

原来,母亲和生产队里的巧妇们一样,要用老皮瓜来腌制酱瓜,这是农家日常佐餐的主要咸小菜。夏日里母亲采了一花布袋的老皮瓜回来,这些老皮瓜个头已经长成,但质地还很生涩。这种将熟未熟的老皮瓜,肉头又厚又紧实,是制作酱瓜的最佳食材。母亲将洗净了的老皮瓜对半剖开,刮去里面的籽,再把瓜瓣放在竹帘子上晾晒。待瓜瓣表面干爽了,抹上大把的盐腌制,接着一块一块叠起来堆放在大钵头里,最后在上面放一大块磉子石(柱础石)压实。第二天,瓜瓣的水分已充分压出,此时可以从钵头里取出瓜瓣浸入另一个装着酱的酱缸里。

这酱是用小麦粉做成饼,再经发酵溶化而成的,还在里面放了糖、盐、酱油。因老皮瓜自身甜度不高,恰好能最大程度地吸收酱汁里的味道。一个夏天,全家要吃的咸小菜就靠这缸酱腌制了。所以农家把酱缸当成宝贝,放在水泥板上,甚至爬上竹梯放到小屋的屋顶上,防止鸡鸭、猫狗等靠近捣蛋。每天搬出搬进,还要不时用筷子翻动一番,使其暴晒均匀。

经过在酱缸里短则一两天,长则三四天的历练,老皮瓜瓜瓣实现了华丽转身,口感不再生涩,反倒咸中透着甜,甜里又带鲜,闻起来酱香浓,咬上去嘎嘣脆,是很爽口的下饭咸小菜。农家的日子,并非是顿顿要动油镬炒菜的,有时田里忙完活回家,已是饥肠辘辘,就用筷子在酱缸里捞取几块酱瓜,洗一洗,撕成几瓣,一家人每人一瓣,茶淘饭就着酱瓜,哗啦哗啦一顿饭就应付了。

老皮瓜制成的酱瓜,可以立即吃,也可晾干后塞在密闭玻璃瓶中储存起来。此后的日子,这些酱瓜不仅能当咸小菜,也可切成细丁炒蛋、炒毛豆子等,都是风味独特的农家菜。保存得当,即使在北风呼啸的冬日依然能吃到夏天的味道。

当然熟透的老皮瓜也适宜生吃,此时我们不再叫它老皮瓜了,而称其为酥甜瓜。酥甜瓜酥烂喷香,不用牙齿也能吃。那时采摘到了酥甜瓜,总不忘叫上隔壁牙口不好的阿婆,也来一饱口福。阿婆坐在竹椅上边吃边乐呵呵地说,酥来像香蕉,甜来像苹果。

投稿可发至zfk@yptimes.cn

作者 | 张勤

编辑 | 顾金华

诵读 | 田静

视觉 | 邱丽娜  刘晶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