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规划资源 > 文章详情

【量子城市】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量子城市空间智能创新建设核心成果发布,上海市城市空间智能治理协会揭牌

转自:上海规划资源 2025-07-27 16:08:35

东方网记者柏可林7月27日报道: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海量子城市空间智能创新建设专题论坛举行,正式发布五项量子城市空间智能创新建设核心成果,展现上海在人工智能技术与城市空间治理深度融合方面的探索成效,探讨空间智能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趋势,并发布量子城市空间智能创新建设首批核心成果。

成果1:坤舆经略•语料库(基础语料)

作为全国首个规划和自然资源领域全贯通的专项知识库,坤舆经略语料库具备多模态、体量大、质量高、覆盖全的特点,为模型能力提升提供有力支撑,有效驱动各类场景开发。

语料库整体形成“1+4+1”的框架,包括1个完整知识图谱,涵盖规划设计、测绘地理、自然资源3大领域;4个语料核心内容,基石语料库涵盖学科教材、政策法规、方案征集、档案成果等专业材料,精调数据集围绕政策查询、知识问答、图纸理解、业务生成形成高质量思维问答对,思维链数据集聚焦重点项目、重点业务和裉节问题明确思维步骤,评测体系涵盖评测框架、评测工具、评测数据集和评测报告,循环优化语料生产标准、提升质量;1个建设导则,规范语料库类型、生产流程、评测要求,促进行业知识共享、规范语料生产标准,提升信息协同效率。

成果2:云宇星空•大模型

云宇星空•大模型专注规划和自然资源场景,为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管理、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领域的垂域大模型及行业应用提供基础支撑和行业通用能力;具备对卫星遥感影像、城市规划图、三维实景模型、文本报告等异构数据的跨模态理解能力和时空理解能力;具备长思维链能力和行业应用可解释性,大幅度降低大模型幻觉,建立能全面理解规划资源行业知识与规则的逻辑体系,实现从知识检索、图纸理解到业务编排、方案生成的智能进化。

成果3:星域太格•A空造

基于上海规划资源“一张图”,以统一规则对上海全域立体空间进行无缝切分,形成三维时空基准,构建三维立体、虚实映射、阴阳共生、统一编码的城市空间数字基座,打造空间立体贯通、陆海全域覆盖,最基础、最广泛的公开版时空底盘(A星)。目前,A星1.0已汇集上海范围的基础底图、三维模型、城市规划、城市更新、沪派江南、历史风貌、公共服务、城市交通等8大类时空数据成果,并呈现更艺术、更美观的视觉体验。A星1.0将在互联网上发布,社会公众可通过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网便捷浏览。

成果4:绿屋数建•智能体

基于AI工作流辅助,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生成三维空间智能单元,以绿房子为例,以空间为治理主体,动态挂载“空、形、量、智、联”多维属性,对空间本体、权属、使用、管理状况进行全生命周期运行治理;通过感知设备获取动态数据,对空间运行使用、质量安全、环境品质等指标进行全息智能感知;按照“间-套-层-栋”的空间组合逻辑,智能开展建筑空间各项指标及综合指数计算,动态掌握建筑空间综合体征,自动生成评估报告,支撑空间利用优化和改造提升;结合空间指数智能提出空间利用优化方案,支撑用户对空间的个性化使用需求。

成果5:美好生活•掌中宝

即15分钟社区生活圈场景,旨在探索数字技术赋能全龄友好社区建设,彰显“人工智能+美好生活+城市治理”的复合效应。场景构建面向社区居民、管理部门和社区规划师的双端服务平台。居民服务端依托“随申办市民云”建设,包括“掌上生活圈”和“社区议事厅”两大板块。其中“掌上生活圈”板块构建了挂载“五宜”要素信息的全域三维模型基座,并搭建了分层到间的“立体可穿透、服务可交互”数字模型,打造了全场景便民服务矩阵,并根据用户使用信息实现定制化消息推送。“社区议事厅”板块助力社区治理数字化转型,实现居民多途径建议反馈、线上票选、社区资讯实时了解,共建共创美好家园。规划管理端智理平台涵盖社区画像、社区运行监测及智能规划分析等功能模块,支持社区动态评估和智能辅助决策,与手机端数据联动,以居民需求驱动决策优化。

“上海市城市空间智能治理协会”揭牌

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张兵和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玉鑫共同为“上海市城市空间智能治理协会”揭牌。

“上海市城市空间智能治理协会”是全国首个城市空间智能治理领域的社会团体,将以推动人工智能与超大城市空间治理深度融合为宗旨,以专业人员及相关单位自愿组成的专业性非营利社会团体为定位,重点开展政策咨询、调查研究、会员培训、交流推广及成果推介等工作。协会将聚焦平台引领、前沿探索与广泛实践三大核心方向:强化引领作用,搭建交流平台,促进跨界智慧深度碰撞融合;深化专业研究,探索前沿技术与智能治理逻辑;赋能产业发展,加速科研成果向治理效能转化,多措并举推动上海城市空间智能治理迈向新台阶。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