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检察 > 文章详情

徐至寒:重苦杂难 熬石成玉

转自:上海检察 2025-07-27 15:02:57

“上海市最美检察官推荐人选

徐至寒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办公室副主任

徐至寒,现任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办公室副主任。曾获个人三等功一次、嘉奖三次。两次获区检察院“季度之星”称号。

从2016年踏入检察机关大门起,徐至寒先后在多个综合部门工作,其间既是写手也做宣传,服务过党组也从事过后勤,成长在区检察院也茁壮在市检察院。9年5岗的淬炼,教会了他如何应对“苦重杂难”,也锻造出他作为司法行政人员更完整的专业谱系。

杂能生巧

在“杂”事中条分缕析

刚进检察机关时,徐至寒去的第一个部门是区检察院行装科(现检务保障部),主要从事车辆管理、低值易耗品库存统计及发放、行装信息报送等工作。工作庞杂琐碎,但领导一席话让徐至寒犹如醍醐灌顶。“后勤工作就是要在千头万绪中条分缕析,在细节落实处涓滴不漏,‘杂’事不能蒙头硬干,更需逻辑和巧思”。从此,“杂能生巧”成为徐至寒的第一个工作信条。在车辆管理中,他养成了每天去车库转一转的习惯,摸清每部公车的车况,为设计一车一档、起草车辆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础。在库存管理中,他根据干警领用频率绘制需求曲线,并创新了标签化管理和信息化统计,既及时补充物品,又实现科学统计。通过做好一件件“杂事”,徐至寒明白了琐碎深处藏大道、微末之间见真章。

重能生慎

在“重”事中如履如临

2017年,徐至寒转岗办公室从事情况信息工作。情况信息是领导决策重要参考,一情不实,或致决策大偏差。为确保信息的精准与深度,他不满足于案头工作,在撰写一篇关于社区矫正工作的情况反映时,他主动与业务部门赴区司法局实地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素材。在了解某个复杂案件细节时,他罗列了详细的提纲,穷根究底,务求滴水不漏,“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也被承办检察官善意戏称为“细节控”。在从事情况信息工作的1年间,徐至寒编写各类信息稿件60余篇,为服务领导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2018年,徐至寒转岗政治部从事综合工作,工作政治性强、要求高。他秉持“严真细实快”的作风,在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主题教育、司法体制改革等任务中主动跨前,细致做好方案制定、沟通协调、材料撰写等工作,相关做法经验获最高检刊发肯定。

难能生勇

在“难”事中破新开局

2020年,时任区检察院办公室副主任的徐至寒负责宣传工作,对于从未接触过宣传工作的他来说,不啻为新的挑战。对此,他重做“小学生”,以“空杯”心态从头学起,主动向团队成员、资深记者请教新闻采编技巧;认真研究上级院和兄弟单位的优秀宣传案例;紧盯各大政务新媒体平台的爆款,拆解其成功密码。同时他也将目光投向了新媒体平台,开通本院官方短视频平台,在他和团队努力下,粉丝量和阅读量实现几何级增长,多条原创内容成为“爆款”,推动检察工作的“能见度”和“好评度”显著提升,区检察院也在当年获评全国检察机关宣传先进单位。

苦能生韧

在“苦”事中涵养定力

2023年,徐至寒调至市检察院检办工作,相比区检察院,市检察院节奏更快、要求更高、强度更大。在检办的2年时间中,他起草了人代会报告、全市检察长会议、全市检察长研讨班讲话等背后,是三重蜕变。既有“卡壳不躁”的修行:面对接踵而至的文稿任务,思路卡壳是常事。时间紧迫时,他选择沉心静气,连续奋战。他相信,时间能沉淀思考,黎明终将带来成稿的曙光,每一份文稿都能如期完成。也有“精进不辍”的追求:随着新时代检察工作职能重塑、机构重组、机制重构,需要不断学习、掌握、更新知识。他不仅认真研读最新报告精神和政策文件,确保思想紧跟时代脉搏,而且坚持从每一次核对修改文稿、陪同调研、参加重要会议中捕捉重点工作,通过学习积累让他不断校准笔锋,显著提升了文稿服务决策的精准度和有效性。还有“改稿不疲”的匠心:每当修改进入胶着,他总会想起领导带领团队字斟句酌至深夜的身影。这份来自榜样的言传身教,激励着他以更大的耐心、更高标准精雕细琢,力求每一份文稿都精益求精、善作善成。7年文字长路,印证了1万小时定律,徐至寒用坚守与跋涉,将文字工作中的 “苦”化为成长的基石。

徐至寒成长的每一步履,都深深烙刻着检察机关综合部门改革发展的印记,也浸染着这些岗位特有的“重苦杂难”的底色。正是这多元岗位的淬炼,汇聚了让他从容前行的力量。每一步,都算数;每一次历练,都在为下一次突破积蓄着更厚重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