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静安 > 文章详情

地铁广播成为共享单车“调度员”,这个街道让单车与人潮“双向奔赴”

转自:上海静安 2025-07-24 10:02:51

在地铁早晚高峰的汹涌人潮中,共享单车如同流动的血液,承载着城市通勤的“最后一公里”。然而,供需失衡、乱停乱放却让这份便利打了折扣——人行道变身“单车坟场”,清运车疲于奔命,市民不得不玩起“扫车盲盒”。面对这一现代城市治理顽疾,静安区芷江西路街道以“绣花针”般的精细功夫,在1号线中山北路地铁站周边织就了一张“多格合一”的智慧治理网络。

“地铁广播会指路”:一场双向奔赴的疏导革命

早高峰的中山北路地铁站,细心的上班族听到站内广播响起:“本站4号口共享单车充足,推荐您前往骑行”。这则看似简单的播报背后,藏着“站外预警+站内疏导”的精密算法。当街道网格员发现某出口单车供需失衡达到峰值时,就会发出预警,站内收到消息后启动“定制”广播,引导有需要的乘客至共享单车停放站口,还可以针对客流压力大的出入口定点播放——这套由申通地铁集团录制的标准化广播,正是街道综合网格融合共建的产物。

“这不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治理思维的转变。” 芷江西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从“人海战术”到“智慧调度”,从“被动清理”到“主动引导”,小小的地铁广播,正成为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的生动注脚。

同时,地铁轨交站点与街道网格员实行数据共享,当轨交站点监测到单车淤积情况,也可以向网格人员发起清运需求。城运中心负责人介绍,通过打通街道网格与轨交数据接口,单车淤积情况可实时触发“5分钟响应、30分钟处置”机制。早晚高峰时段,4辆清运车化身“单车快递员”,在1号口疏导点与4号口周转点间穿梭,规范车辆摆放秩序,确保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不拥堵,将混乱扼杀在萌芽阶段。

“三份文件”机制护航,推动治理落实处

翻开芷江西路街道的“制度矩阵”,三份文件构建起治理闭环:与申通地铁集团彭浦新村站区签署的《“多格合一”综合网格融合共治工程共建合作协议书》是“红色纽带”,与共享单车企业、清运公司和地铁车站签订的《静安区芷江西路街道中山北路地铁站周边共享单车治理行动方案》细化出“空间管理-高峰响应-执法保障”全流程,而《芷享宜学综合网格事项分级处置工作指引》则像一本"治理字典",明确了共享单车治理的事项分类和处置等级及流程,拉起全周期管理闭环。

这种精细化运作在管理中尤为明显。某单车企业因连续多次响应未到现场清理,在季度联席会议上被通报。“奖惩不是目的,是要让企业从‘被动清理’变‘主动调控’。”街道工作人员表示。

从中山北路地铁站望去,如今早高峰的共享单车如雁阵般整齐排列。这场治理变革在"多格合一"模式下正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芷江西路街道正以绣花功夫诠释着人民城市理念,让每一辆单车都有序归位,让每一次出行都温暖便捷。再小的民生痛点,只要用足“绣花心”,终能织就“幸福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