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申城,骄阳似火,一场高温下的爱国卫生清洁家园行动在控江路街道25个居委所辖居民区的街头巷尾、社区院落拉开帷幕……暑气灼人的热浪中,街道处级干部、机关事业干部及社工携手居委干部、物业、志愿者等,带头战在一线,弯腰捡拾起散落的垃圾,合力搬清堆积的杂物,仔细清扫每一个楼道。
当烟头被收入垃圾袋、杂物被清运干净,社区的模样悄悄变了:以往的垃圾点变成了花园,以往的杂物间变成了活动室,以往的斑驳围墙变成了文化长廊......那些浸透衣衫的汗水,不仅洗亮了社区的角落,更成了一枚枚镌刻着责任与担当的勋章,默默守护着夏日里的文明底色。
党建引领,精准清除环境“沉疴”
面对老旧小区积存多年的环境“沉疴”,街道每周四,处级领导带领机关事业干部及社工280余人,下沉三个网格和25个居民区,和社区民警、城管队员、居委干部、物业人员、社区志愿者等组成“攻坚小队”,由科级干部担任点位长,大家亲自捡垃圾、搬杂物、清楼道,对公共场所的堆物、绿化带中的占绿、楼道内的堆积物、地下车库、小区通道底、建筑垃圾堆放点等容易引发蚊蝇蟑螂滋生的卫生死角开展全方位清理。
今年以来,每周四都有10卡车垃圾被实实在在地清运出控江辖区,最高一次达到了17辆卡车的量。同时,针对清洁家园中发现的“三合一”场所,街道会进行联合整治,对违法建筑及时依法依规处置,对在公共通道上擅自安装的铁门等安全隐患进行清除。
“小区物业费比较低,保洁人员力量不足,日常只能对小区主干道进行保洁,我们是老旧小区,长期以来小区内存在不少卫生死角。”控四(2)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威一边擦着额角的汗水,一边说,“近两年,街道每周四都坚持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处级领导带头来到社区清理垃圾杂物、做文明宣传动员,不论酷暑还是严寒。”
针对极易在高温下滋生蚊虫、传播病菌的下水道口和垃圾桶集中点,居民区更是加大消杀力度,物业经理老张边操作专业喷洒设备边说:“居委会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我们马上跟进,实现源头治理。今年夏天,小区蚊蝇密度比往年同期显著下降。”
疏堵结合,筑牢安全“防火墙”
社区治理不仅要“面子”光鲜,更要“里子”安全。电动车“飞线充电”这一困扰老旧小区的“老大难”问题,在此次行动中被列为重点整治对象。工作人员导居民到附近的充电桩进行安全合规充电,防患于未“燃”。
“我们老旧小区以前因为地方小,充电桩数量不够,导致不少住户会‘飞线充电’。如今,小区外围安装充电桩后,再也不用担心找不到充电桩空位了,而且方便快捷。1元能充电5小时,价格也不贵,肯定比在家里充电安全。”家住控江二村居民区的陆女士告诉记者。据悉,为因地制宜治理电动自行车充电问题,控江路街道和区消防救援支队专业力量联动,完成了76个非机动车棚消防改造,安装了消防喷淋、烟雾报警、视频监控等安全设备,实现了辖区所有车棚的消防安全设施100%全覆盖。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们走进居民社区楼栋内,通过上门宣传、社区宣传栏、居民微信群等渠道,普及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的严重后果,在广大居民心中筑起一道安全“防火墙”。欣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刘云芳说“我们坚持党建引领,疏堵结合。”在巡查时,控江四村社区志愿者遇到此前习惯“飞线”的居民赵先生,大家一边向其指出隐患,一边掏出手机展示最近的充电点:“赵师傅,您看,咱们小区西侧新建了充电桩,扫码就能用,安全又省心。”
安全意识在网格内如涟漪般扩散,“以前图方便,现在明白了,安全这根弦不能松,”现在,赵先生早已成为充电桩的忠实用户,一道由“刚性整治”与“柔性引导”共同筑起的安全“防火墙”,正在逐步建立中。
全民共享,文明家园“众手绘”
骄阳的炙烤未曾停歇,文明的接力亦永不止步。当党员干部的汗水浸透制服,当街道干部和志愿者们的身影穿梭于楼宇之间,一股“共治共享”的暖流悄然在社区中涌动。退休老党员吴老伯主动清理了堆在楼道多年的旧花盆:“我们老同志也不能落后,楼道干净了,大家走着都舒心。”带孩子在楼下玩耍的李女士欣喜地说:“往年夏天蚊子特别多,今年网格里定期清理、打药,带孩子出门安心多了。”
据悉,控江路街道多年来一直坚持着爱国卫生清洁家园行动,曾经令人蹙眉的卫生死角蜕变为整洁的公共空间,楼道内畅通无阻,电动车停放有序充电规范。这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是党建引领下多格合一机制释放的治理效能——它将分散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将精细化的触角延伸至治理末梢,精准高效地破解了困扰基层的沉疴旧疾。
网格“小单元”承载的是民生“大服务”,控江路街道通过深化网格赋能,推动更多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倾斜,让网格真正成为感知风险、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的最前哨。当夕阳的金辉温柔地洒向焕然一新的社区院落,一天的辛劳化为居民们脸上的笑意,多格合一织就的治理网络,正托举起一个环境更美、生活更安、人心更齐的社区共同体。
文字 | 宋玥
图片 | 孔江
编辑 | 周梦真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