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第一教育 > 文章详情

幼小衔接不是“抢跑”,而是“缓冲”,这位资深班主任来支招

转自:第一教育 2025-07-23 17:10:42

编者按

距离开学还有一个多月,就有“小一新生”家长焦虑自家孩子是否能适应小学校园生活。浦东新区明珠森兰小学教师吕晓婷是一位刚带完五年级毕业班的资深班主任,在她的职业生涯中,见证了无数孩子从幼儿园“小萌娃”蜕变为一名小学生。

她曾为新生设计了“时间轴”贴纸(早上到校→上课→午餐→午休→下午上课→放学),帮助他们适应小学作息;通过“发言小话筒”游戏(只有拿到话筒才能说话),让总爱“抢答”的孩子学会了耐心倾听……

今天,她想以一位“老班”的视角,和大家聊聊幼小衔接的关键,并为所有准小学生送上温暖的祝福。

1

幼小衔接

不是“抢跑”,而是“缓冲”

每年九月,总能看到在校门口徘徊的一年级新生家长身影。他们或靠近大门张望,或紧贴围栏偷看,焦虑的眼神里写满同一个疑问:我的孩子能适应小学生活吗?

这种担忧并非多余,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小学以课堂学习为主,两者的差异可能让孩子产生“断崖式”不适应。

研究表明,约30%的孩子入学后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社交退缩等问题。我曾见过因找不到卫生间而急哭的小女孩,也遇到过把课本当折纸的调皮男孩,这些"成长阵痛"都在提醒我们:科学的幼小衔接不是提前“抢跑”,而是为生命成长搭建“缓冲带”。

在明珠森兰小学,每年8月中下旬,学校会开展为期两天的学前教育,帮助孩子“软着陆”,具体做法有——

学科体验课:

语文课上,老师带领学生边拍手边唱有趣的儿歌;数学课上,老师带新生认识数与形;英语课上,老师引导孩子用英语做自我介绍;体育课上,体育老师让学生懂得规则意识;

行规小课堂:

通过儿歌《上课歌》(“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仔细听”)帮助孩子快速掌握课堂纪律;

探秘小达人:

“小一新生”跟着老师一起寻找饮水处、厕所、医务室等场所,完成任务卡后获得彩色小贴纸;

家校共育:

校长、德育主任和学科分管教师等与新生家长分享幼小衔接的实用小技巧。

2

给家长的建议:

从“包办者”到“引路人”

在假期里,“小一新生”的家长可以协助孩子从生活习惯、心理建设等方面做好充足的准备。

1

生活准备:让孩子成为“时间小主人”

小学的作息节奏比幼儿园快很多,每天8:20到校、35分钟一节课的安排,对刚入学的孩子是个挑战。

我建议,家长从暑假开始调整作息,每天早睡早起,用沙漏或计时器帮助孩子感知时间,例如刷牙限时3分钟、整理书包在5分钟内完成。

此外,家长也可以抽空带孩子一起选购书包、文具,并贴上姓名贴,让他们感受到即将要成为小学生的仪式感,并教会孩子自己穿衣、系鞋带、整理抽屉,避免“包办式”照顾。

2

心理建设:用“期待感”替代“焦虑感”

家长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孩子,记得之前有位妈妈反复对孩子说“小学作业超多”,导致孩子开学第一天就躲在课桌下哭。

其实,父母可以用积极的语言进行引导,“小学有很多有趣的社团,你想参加画画社团还是机器人社团?”“老师会像幼儿园阿姨一样喜欢你。”

在这里,我也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参观一下即将就读的小学,提前熟悉校园环境。

3

学习习惯:在游戏中培养“专注力”

小学学习的核心不是提前学习拼音、算术,而是培养“坐得住、听得懂、跟得上”的能力。

建议假期里,家长每天安排15分钟“专注时间”,例如玩“听指令做动作”游戏(“听到水果名拍手”),或用“番茄钟”完成拼图、搭积木等任务。

有几条“避坑指南”需要家长引起重视——

·避免强迫孩子提前拼命练字,过度握笔可能导致手指变形,可以通过剪纸、串珠子锻炼手部肌肉;

·亲子阅读时,不要急着提问,先让孩子自由表达对故事的感受。我曾遇到有家长在共读时不断追问“这个字念什么”,反而让孩子失去兴趣。

4

能力培养:从“独行者”到“小公民”

之前,班里有个一年级孩子因不会排队推搡同学,后来,我通过“小火车接龙”游戏(排队时后面的人把手搭在前面同学的肩上),让他理解“有序”的重要性。两周后,他主动当起了“排队小队长”。

小学是集体生活的起点,社交能力、规则意识尤为重要。周末时间,父母应多带孩子参加社区活动,鼓励他们主动交朋友,例如,周末组织“公园读书会”,让孩子们轮流分享绘本,锻炼表达和倾听能力。

3

家访如何“打破尴尬”?

莫慌,做好这些准备就行

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班主任家访是假期中的重要环节。“应该准备些什么?”“和素未谋面的班主任聊些什么?”这也成为了家长之间的热议话题。

家访时,我会特别关注孩子的“闪光点”。例如,有个孩子虽然内向,但观察能力很强,我在课堂上特意安排他当“自然角观察员”,逐渐帮助他建立自信。

作为班主任,我比较想了解的方面还有——

孩子的兴趣:“你最喜欢玩什么游戏?”“周末喜欢去哪里玩?”通过这些问题,我能快速找到与孩子沟通的“共同语言”。

家庭环境:在家访中,我会观察孩子的书桌是否整洁,是否有独立的阅读角。有位家长在客厅布置了“家庭图书角”,我在班级里特别表扬了这个做法,后来很多家庭都效仿。

成长故事:“孩子第一次自己穿衣服是什么时候?”“遇到困难时通常怎么解决?”这些细节能帮助我更好地了解不同孩子的性格。

至于需要做好哪些准备,我给大家几个小tips——

·提前整理孩子的成长相册或手工作品,让班主任更直观地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

·准备一个安静的交流环境,避免孩子在旁玩耍分散注意力;

·可以提前写下想咨询的问题,例如“孩子坐不住怎么办”“如何培养阅读习惯”等。

4

送给孩子们的“成长锦囊”

最后,我想对所有”小一新生“说:“恭喜你们即将成为小学生!这是一段充满惊喜的旅程,在这里,老师想送给你们几个‘成长锦囊’。”

做时间的朋友:每天早睡早起,按时完成相关的学习小任务。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制定“时间表”,把学习、玩耍、运动的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

做学习的主人: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遇到不懂的问题,大胆举手问老师。记住,“不懂就问”是最棒的学习方法。

做快乐的小公民:主动和同学交朋友,学会分享、合作和谦让。如果和小伙伴有矛盾,可以试着说:“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吧!”

做生活的探险家:保持好奇心,多观察大自然,多阅读有趣的书籍。学校的图书馆有很多宝藏,等着你们去发现!

最后,老师想对你们说:“小学就像一个魔法城堡,里面有知识的宝藏、有趣的游戏和温暖的朋友。也许刚开始你们会遇到困难,但请相信,老师会牵着你们的手,和爸爸妈妈一起,帮助你们勇敢地走下去。愿你们在小学的每一天都充满阳光和欢笑,成为最好的自己!”


文字:吕晓婷

图片由学校提供

编辑:王佳依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