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静安 > 文章详情

三年“组团式”帮扶,静安医生的“山海情”如何改写一家县医院的发展史?

转自:上海静安 2025-07-23 16:00:49

2022年7月,一支由静安区卫生健康工作党委精心选派的“组团式”帮扶医疗队跨越山海,奔赴云南广南。三年来,他们以“广南所需、静安所能”为宗旨,通过党建领航、技术赋能、真情服务,扎实推进各项援助工作,推动广南县人民医院从“薄弱县级医院”蜕变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让先进管理理念、精湛的医疗技术成为广南县人民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书写了东西部协作的动人篇章。

党建引领:打造出“稳得住、带不走”的队伍

静安区卫生健康工作党委严把“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廉政关、身体关”,采取“管理干部+技术人才”的选派模式,自2022年7月起,已选派两批次共9位医疗卫生骨干赴广南县人民医院,涵盖神经外科、感染科、麻醉科、妇产科、康复科、口腔科、医学影像科、急诊科等9个重点科室。医疗队队长袁旻健担任广南县人民医院院长,8名队员分任业务科室副主任,实现“任实职、担实责、分实工、创实绩”,为边疆医疗注入强劲动力。

“这里太需要我们了!直到走进大山,才明白为什么要走出大山。走出大山,就是为了反哺大山。”这是帮扶医疗队队长、广南县人民医院院长袁旻健初到广南后,实地调广南县十余个乡(镇)医疗卫生工作时的感慨。

袁旻健先后深入广南县十余个乡(镇),实地走访二十余个卫生院及村卫生室,以义诊的形式对偏远地区的医疗工作、民风民俗、患病情况等进行梳理研判。他将静安先进的管理经验引入当地,建立完善了20余项核心管理制度,持续提高医院治理体系和管理能力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助力广南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

袁旻健还同时担任广南县医共体总医院院长,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对基层卫生院统筹谋划,以特点定特色,为地方多发病、常见病开展针对性技术带教,进一步打造一站式救治体系,极大地改善了基层患者的看病就医格局。“基层百姓再也不用翻山越岭到县城看病,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实现了多赢的局面。”黑支果乡卫生院院长谢相勇深有体会。

为了让当地更多年轻人“走出去”,将先进的技术理念“带回来”。三年间,区卫生健康委通过“引进来、重培养、送出去”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组织上海医疗专家10人开展短期帮扶工作,同时安排91名本土人才到上海跟岗培训,大幅提升了广南卫生人才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成功申报各级科研项目12项、获各类专利9项、开展学术讲座97场,教学查房1202次,手术示教487次,培育“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7人,“七乡名医”7人,“桃源名医”10人,为当地打造出一支“稳得住、带不走”的骨干队伍。

技术突破:25项“零的突破”惠泽边疆

2022年10月,在帮扶专家神经外科陈炜的带领下,广南县人民医院成功开展首例颅内肿瘤切除术。他带领团队独立开展26例鞍区病变切除、CPA病变切除等新技术,填补了县级乃至州级医院的技术空白,让脑部疑难疾病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家级的治疗,极大节约外出就医成本,推动科室从“弱科”跃升“尖刀科室”。

“虽然医院只选派了我一个人过来,但背后的团队其实也来了。”为实现医院科研“零”突破,陈炜多次对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谢嵘教授专家团队到院现场指导,结合临床课题实例举办科研能力提升等主题培训班10余场次,实现医疗质量和科研能力的“双提升”。

当地百姓要种植牙齿,往往需要到州级甚至省级医院去治疗,既加重了患者奔波的痛苦,又陡增了经济负担。帮扶专家口腔科李成医生了解到情况后,以“种植牙”为突破口,着力推动科室种植手术室搭建,规范种植感染控制流程、手术包配置标准,并将单颗种植体收费调整至较周边地区费用低10%。

2024年8月,在李成医生的指导下,该院顺利开展首例口腔种植牙手术,“县医院来了个上海种植牙专家”的消息口口相传。经过半年的建设,科室门诊量同比增长27%,疑难病例转诊率下降40%,成为当地群众的看牙首选。

帮扶团队直面广南医疗短板,三年间通过强化重点专科能力建设,填补县域空白,成功实现微创手术、急危重症救治在内的25项新技术在县域内“零”的突破,成功完成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省级复核;建成文山州县级医院首个高压氧舱;临床服务、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创伤、卒中)通过省级评审、复审,让边疆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通过“互联网+医疗会诊”等远程协作,为广南患者搭建了“家门口”的专科诊疗,让“人在家乡,问医上海”成为现实。

提灯引路:从“输血”到“造血”的蜕变

“别怕,我就站在你后面,按照平常的训练做就是了。”帮扶专家妇科罗学芹医生鼓励着年轻徒弟。在做全子宫切除手术过程中,徒弟因为对输尿管走形不太熟悉迟迟不敢下手,但耽误又可能造成输尿管损伤。最终徒弟成功完成手术,激动地说:“那一刻,我真正成长了!”通过将先进的技术“带土移植”,该院妇科诊疗技术得到了大幅提升,于2023年成功申报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麻醉科帮扶专家陈立强坚信“手术室(麻醉科)建强了,外科才可能强。外科强了,医院的综合能力才算强。”他从理论的专业用语,到操作的规范动作;从案例的专业解读,到台上的真枪实战,都耐心示范。他离任前,正好有一位84岁高龄的骨科患者需要手术,科室年轻麻醉医生摒弃以往气管插管全麻的方式,熟练运用陈立强教学的喉罩麻醉技术,大幅降低了肌松药物的使用,减少了高龄患者术后出现苏醒延迟以及肺部通气量下降的麻醉风险。“看到你们的熟练操作,我大概可以离开了。”陈立强有感而发,受援医生的独当一面,是作为帮扶队员最大的成就。

“不光得我行,关键是要让大家都行,帮扶才能有意义!”肿瘤内科帮扶专家顾宇国在科室有“严师”的称号,他对带教的学员要求十分严格,小到手术排序,大到熟悉患者CT上血管走形、用药方案等都会反反复复地演练,直到所有细节都使大家铭记于心,正是这种严谨的态度让医院“介入手术室”这个“年轻科室”得以快速成长。“既要'止血'治病,更要'造血'育人。”这是他常挂嘴边的话。

帮扶团队注重“授人以渔”,通过师带徒模式培养本土医疗力量,充分融入“静安元素”开展门急诊、出入院、手术、会诊、义诊、病例讨论、学术讲座、教学查房等形式的专业帮扶工作,共拓展新技术、新业务29项。

惠民暖心:书写山海情深的健康答卷

三年来,医疗队奋力扎根广南,紧密联动静安,积极配合区卫生健康系统党政团和医疗卫生专家团赴广南指导援建工作,牵头上海市、云南省医疗专家团队联合开展“送医下乡”义诊活动19场157人次,覆盖群众20000余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帮扶周期内共建设省级专家工作站9个,现院内共有专家建设21个,为广南患者搭建“家门口”的专科诊疗,实现“患者不动专家动,足不出县治大病”的就医新模式。

“他们不仅带来了技术,更种下了希望。”三年来,这所在过去底子薄弱、人才紧缺、发展后劲不足的“云贵高原”县级公立医院,各项“零”的突破在不断上演,这些点点滴滴,汇聚成浓浓的沪滇深情。从黄浦江畔到云贵高原,上海静安的医疗专家们用仁心仁术在广南大地上书写了动人的帮扶故事,让“组团式”帮扶在句町故地扎了根、开了花、结了果。

据悉,今年7月底,新一批5名援滇人才即将启程,持续开展医疗帮扶。区卫生健康工作党委表示,将继续秉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的原则,不断深化“组团式”帮扶精度与广度,在前一轮帮扶成效的基础上,精准聚焦薄弱专科,逐步补齐短板,推动帮扶模式向“深度合作”转型升级,真正将静安经验落到广南,让帮扶之花开得更艳,惠民之果结得更甜。

附:9位静安区“组团式”帮扶医疗队员名单

姓名 受援单位 派出单位
袁旻健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人民医院院长 静安区卫生事业管理中心
陈炜广南县人民医院“组团式”医疗人才(神经外科)静安区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魏中一广南县人民医院“组团式”医疗人才(感染科)

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感染科

罗学芹广南县人民医院“组团式”医疗人才(妇科)

静安区市北医院妇科

陈立强广南县人民医院“组团式”医疗人才(麻醉科)

静安区市北医院麻醉科

茹凌广南县人民医院“组团式”医疗人才(急诊医学科)

静安区市北医院急诊医学科

顾宇国广南县人民医院“组团式”医疗人才(肿瘤内科)

静安区市北医院肿瘤内科

杨磊广南县人民医院“组团式”医疗人才(康复科)

上海市第四康复医院(公惠医院)康复科

李成广南县人民医院“组团式”医疗人才(口腔科)

静安区牙病防治所医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