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热浪灼人,外卖骑手和快递小哥顶着烈日穿梭在上海街头,汗水浸透了工装。对他们来说,工作之余有个阴凉处歇口气、喝口水、充充电,或是最美好的“小确幸”。
近年来,随着全市首个“骑手友好社区”“袋鼠宝贝之家”相继落户殷行街道,杨浦用“心”暖“新”,以点带面辐射全区,致力解决外卖员、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进门难、充电难、休息难、就餐难”的现实问题,推动新就业群体与人民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如今,一座充满温度的骑手友好型城区正在杨浦蔚然成形。
随着盛夏来临,杨浦的关怀服务也开启了“高温模式”。近日,记者实地探访几处特别的“城市清凉驿站”,看这些避暑空间是如何成为这些高温下奔跑者的“暖心避风港”。
“进门有冰水,沙发随便坐,
像回家!”
“以前路过银行看到门口写着‘欢迎休息’,但穿着工服不好意思进去。”“00后”饿了么骑手赵海飞道出了不少户外工作者的心声。
如今,在新江湾城街道的“新·尚党群服务站”兴阅馆,他找到了“家”的感觉。这里24小时开放,冷气十足。智能冰柜里的免费冷饮随取随用,便携充电宝、书籍杂志一应俱全。“进门就有冰水拿,沙发随便躺,真的像自己家一样!”小赵笑着说。“这里的小药箱也很实用,里面的藿香正气水我经常会用到。”京东快递员丁亚洲告诉记者。
兴阅馆所在的民府路,汇聚了多家互联网“大厂”,员工下班晚,夜班也多。与之相伴的,是骑手们的跑单高峰拉长了,于是新江湾城街道便在这里建设了杨浦首个骑手友好商圈。服务站“24小时亮灯”的贴心服务,正是为了匹配这些“城市夜归人”的需求。
一杯刻着名字的水,
盛满社区人情味
下午两点多正是太阳最火辣的时候。推开开鲁二村“暖XIN驿站”的大门,一股凉意扑面而来,让刚从烈日下钻进来的骑手们瞬间舒了口气。更让他们心头一暖的,是摆放在墙边的杯子——杯子上,清晰地刻着每个人的名字。
驿站里,空调全天开放,还备着饮用水、干净毛巾、桌椅。一面便利贴墙上,贴满了骑手们写下的心愿和感谢。一杯一盏,细节里都是社区的温情。
这份情谊是双向奔赴的。7月17日“骑士节”时,驿站分外热闹。小区里的孩子把写着祝福的贺卡系在饮料瓶上送给骑手们;居委会准备的清凉包里有防晒手套、冷感毛巾;还有几位7月生日的“寿星”收到了惊喜礼物。“平时我们社区很多居民都会主动给外卖员递水喝,而外卖员也经常顺手帮独居老人把垃圾带下楼。”开鲁二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蓓芳说,小小的驿站,成了邻里互助的纽带。
“最后一公里”充电无忧,
歇歇脚还能吃上优惠餐
对于骑手和网约车司机来说,电动车“续航焦虑”是一道坎。在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园,这个问题有了温暖的答案。
依托园区党群服务站,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园党总支与长海路街道翔殷浣纱街区党支部在园区主停车场专门辟出一定区域设置智能充电桩,为周边网约车司机打造了一处暖心更暖“新”的24小时充电站和临时休憩场所。
园区4号停车场自2022年起就设置了充电站,并不断升级扩容。如今,这里已有70根充电桩和1座换电站,24小时不间断服务。更实惠的是,充电费还分时段优惠:晚上最低只要0.7元/度,白天高峰也就1.35元/度,比外面便宜不少。连骑手们的电动自行车充电需求也考虑到了,非机动车智能充电设施一并配齐,真正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充换电的功夫,网约车司机和骑手们可以在配套的休息室里吹空调、歇歇脚,有按摩椅放松,还能在自助售卖机买点吃的,或者凭专属优惠去园区的暖新食堂吃份定制套餐。
“我们以党建引领赋能发展,为新就业群体保驾护航,让他们的每次充电都感受到温暖。”翔殷浣纱街区书记王宇川道出了设立充电站的初衷。
文字 | 毛信慧 窦雨琪 康佳鑫(实习)
图片 | 毛信慧 窦雨琪 康佳鑫(实习)杨怡晨(实习)
编辑 | 奚宇轩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