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广东某地超2000例基孔肯雅热刷屏,记者从浦东新区疾病控制中心了解到:截至发稿,浦东尚无本土病例。
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感染科医生吴浩介绍,这个陌生的疾病是夏季蚊媒带来的 “新挑战”。其传播者就是白天也敢嗡嗡“作案”的伊蚊(俗称花蚊子)。这小家伙吸了带有基孔肯雅病毒的血,再叮你一口,病毒就顺着 “吸管” 溜进身体里了。发病后,患者的感受就像是 “手指都弯不了,像被钉在了木板上”,关节痛到怀疑人生。
据介绍,基孔肯雅热是自限性疾病,大部分患者1~2周内可自行康复,且极少致命。浦东疾控特别提醒:在有伊蚊分布的国家/地区旅居时,不能因为没听说当地有基孔肯雅热疫情而放松警惕和防备。因为不同国家检测和报告能力方面存在差异,大部分情况下是通过回顾性调查发现以往基孔肯雅热流行情况,获得实时的疫情数据相当困难。
尤其在东南亚等虫媒传染病流行的重叠区,可能遭受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混合“双打”。浦东疾控说,虽然基孔肯雅热极少致命,登革热却有一定的重症风险,目前只有通过实验室检测才能确定具体致病病原,不能只根据症状自行诊断。如果怀疑感染或者有可疑旅行史,出现发热等症状后,建议尽早就医,避免直接使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退热止痛药,以防止感染登革热导致的出血风险增加。
由于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传播都离不开白纹伊蚊,所以灭蚊是关键。浦东疾控表示,防控基孔肯雅热,记住三诀窍:清积水、防叮咬、早就医。
记者了解到,白纹伊蚊是浦东的优势蚊种,在成蚊种群中约占10%。而且,5~10月是白纹伊蚊的活跃期,目前正值白纹伊蚊密度高峰,清晨和傍晚是叮咬高峰时段。白纹伊蚊密度较高的区域包括:城乡结合部、老旧小区、绿化带密集区域、有闲置积水容器的场所如工地、苗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