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浦东观察 > 文章详情

上半年上海自贸试验区进出口外贸总值超1.1万亿元,占全国自贸区外贸总值四分之一

转自:浦东观察 2025-07-22 21:03:42


7月22日,上海海关发布今年上半年上海外贸数据。据上海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上海市实现外贸进出口2.15万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出口9527亿元,增长11.1%;进口1.2万亿元,下降3.6%。值得一提的是,在海关“智关强国”行动等的推动下,上半年上海自贸试验区进出口外贸总值超1.1万亿元,占全国自贸区外贸总值的四分之一。


走出“先抑后扬”韧性曲线

今年上半年,在复杂的外贸形势下,上海外贸走出了一条“先抑后扬”的韧性曲线:二季度进出口1.14万亿元,规模为历史同期之最;增长7.2%,相比一季度由降转增,还创出了近8个季度的最高增速。其中,出口稳定运行,始终保持较快增长;进口从一季度的下降12.6%转为增长5.4%。


在这一过程中,市场主体表现出了强劲活力。上半年,上海市有进出口记录的民营企业达到4.1万家,较去年同期增加7.6%。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进出口增长7%,高于整体增速,部分中小企业已发展为各自领域的“隐形冠军”,“小”企业展现出“大”作为。



而且,随着近年来上海市创新引擎持续发力,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不断集聚,外贸新动能亮点纷呈。上半年,高技术产品出口2396.4亿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25.2%。其中,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出口增长42%,已占全国出口总值的近4成;手术机器人出口增长3.9倍,产品已经打开了欧美等高端市场的大门;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电动汽车出口在全国的占比都在10%以上。


作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平台载体,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发展对外贸易、吸引外商投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上半年,本市10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合计进出口8644.5亿元,增长7.3%。其中,外高桥保税区作为全国第一个保税区,一路见证了上海的高速发展,外贸规模近5000亿元,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23%,是全国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龙头老大”;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依托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充分发挥区港一体化管理优势,提升货物贸易便利化水平,进出口值增速超20%。



畅通快速的国际物流也充分体现。据了解,上海口岸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近四分之一,已连续11年保持全国第一大口岸地位。其中,海运占全国的24.4%,空运占50.8%,海、陆、空全球联通的商品覆盖面持续扩大。在外高桥港区的海通码头,平均每月有近80艘滚装船装载超10万辆汽车扬帆出海。同期,重要的工业生产原料、优质的国际消费品通过上海口岸进入国内市场。其中,铜进口占全国超5成,塑料进口占比近4成,箱包、钟表、首饰占比超7成。上半年,上海口岸进口水果129.7亿元,智利车厘子、新西兰猕猴桃、秘鲁鳄梨等进口水果快速通关,让消费者尝到“枝头到舌尖”的新鲜。


连续5个月保持增长

上海海关副关长柳波介绍,从月度走势看,上海市进出口已经连续5个月保持增长。6月单月进出口3678.4亿元,增长5.4%,其中出口、进口实现双增长,分别增长9.3%、2.4%,进出口稳中向好趋势明显。


此外,上半年与上海之间外贸规模超50亿元的贸易伙伴达50个,比上一年增加了4个,上海对167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实现增长。


上海市外贸增速也进一步加快,半年进出口增加值超500亿元,已经接近了去年全年的增量,推动上半年外贸进出口规模站稳2万亿元台阶,刷新了历史同期纪录。


值得一提的是,在“智关强国”行动下,上海海关推出25项年度重点项目,在守国门、促发展、扩开放、惠民生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上半年,上海空港口岸进出境旅客近2000万人次,同比增长33%,相当于每天有超过11万人次在这里通关。此外,通过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企业创新“撑腰提速”;通过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建设等,全力打造制度型开放新高地。在这些措施的推动下,上半年,上海自贸试验区进出口外贸总值超1.1万亿元,占全国自贸区外贸总值的四分之一。


据悉,接下来上海海关还将继续聚焦东方枢纽建设、航运中心升级等任务,推动“智关强国”成果惠及更多企业和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