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杨浦 > 文章详情

8项获奖!同济学子,再获佳绩!

转自:上海杨浦 2025-07-22 16:12:11

近日,在第九届全国高校智能交通创新与创业大赛暨全国高校交通类专业建设研讨会上,同济大学共有8个项目获奖,获奖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二。其中,在本科生赛道中,同济学子斩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在研究生赛道中,同济学子斩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企业赛道中,同济学子斩获银奖2项。

一起来看获奖名单及作品

本科生赛

第九届全国高校智能交通创新与创业大赛

一等奖

出行时空异质性驱动的“时空折叠”地图体系构建

团队成员:

彭秋博 蒋稚桢 蒋懋鑫 吴天昊 杨旭

项目简介:

本研究聚焦中心型时间地图绘制,提出多级混合坐标变换算法,结合机器学习与几何变换模型,实现高拓扑精度与高几何完整性。以上海虹桥枢纽为例,评估交通线网运行状态、新建交通设施作用,并分析交通资源时空错配及多模态交通可达性格局,为交通管理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与实践范例。

第九届全国高校智能交通创新与创业大赛

二等奖

机场飞行区碳足迹量化与智能优化研究

团队成员:

孙中宇 茅凯盈 马薇

项目简介:

针对航空业飞机地面滑行阶段碳减排问题,本研究提出智能滑行优化方法,构建碳足迹追踪模型与多目标优化模型,融合多种智能算法设计优化策略,解决路径规划与冲突协调难题。以上海虹桥机场验证,为航空业绿色智能运营提供支撑。

第九届全国高校智能交通创新与创业大赛

二等奖

复杂交通场景下智能网联车辆协同决策智能增强

团队成员:

李亚擘 刘禹菲 马若轩 李漫琳 秦成

项目简介: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针对复杂环境的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决策智能增强框架,以提升车辆在复杂交通环境中的决策智能度,安全、高效地实现智能网联汽车间的协同决策,有效解决自动驾驶面对复杂交通环境单车智能不足的问题。

第九届全国高校智能交通创新与创业大赛

二等奖

“清问智答”:基于知识图谱的地铁清分失效诊断系统

团队成员:

董智诚 张恒祯 吴宝贤 丁诗鉴

项目简介:

清分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的核心系统,本研究创新性地融合关系图卷积神经网络模型(RGCN)、大语言模型(LLM)与知识图谱(KG)技术,构建清分失效问题的智能诊断系统(“清问智答”),为地铁运营管理部门提供可实时、低成本的清分失效问题诊断分析。

研究生赛

第九届全国高校智能交通创新与创业大赛

一等奖

面向高等级自动驾驶的全栈化安全测试

团队成员:

张瑞聪 徐恬 余长剑 毕睿昂 常洋

项目简介:

本研究提出了全栈化测试方法,核心研发了主客观耦合的功能安全实车测试技术以及预期功能安全多维度加速测试技术,并构建了可信交互仿真工具链。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实际项目,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安全落地和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方法和技术基础。

第九届全国高校智能交通创新与创业大赛

三等奖

G-Track轨道交通智慧运维机器人领航者

团队成员:

姚坤升 吴诗雨 李林欣 王志瀚 陈徐靓 王艺涵

项目简介:

本团队研发G-Track智慧运维机器人,该机器人专为夜间天窗作业场景设计,创新性地提出检测快速、操作简便、功能多样、廉价轻量的新一代铁路维护方案。研究表明,G-Track机器人在降低铁路维护成本、提高效率、保障安全等方面成效显著,有望推动轨道交通维护行业迈向新高度。

第九届全国高校智能交通创新与创业大赛

银奖

数模双驱动的路网信号协调控制方法研究

团队成员:

刘畅 黄子涵 杨育聪 张宇遨

项目简介:

本研究针对未饱和交通需求下的静态信号协调控制问题,提出“数模双驱动”优化框架。通过相位结构设计、解析模型驱动基础方案优化、协调单元划分及强化学习鲁棒优化四阶段方法,解决高峰时段信号优化问题。

第九届全国高校智能交通创新与创业大赛

银奖

脉动智控:基于容量感知最大压强的秒级自适应交通信号配时方法研究

团队成员:

田珂菲 胡旻悦 王思为 张格源

项目简介:

本项目提出基于容量感知最大压强模型(CAP-MP)信号配时算法,通过SUMO仿真、多算法对比验证以及算法适应性分析,可显著缓解交叉口拥堵,实时性强、稳定性好、能实现秒级响应与轻量化部署,具备良好的推广价值。

让我们一起为同济学子点赞!

资料 | 同济大学

编辑 | 陈露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