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丝瓜嫩不嫩啊?”蔬菜摊位上,不时有居民发问。“凌晨刚采摘的,包嫩!回家滚个丝瓜蛋汤,消暑又落胃。”摊主爽快地回答道。
清凉利湿的冬瓜、增进食欲的苦瓜、消暑解腻的菜瓜、软糯香甜的南瓜、营养丰富的佛手瓜等各种各样的应季瓜果琳琅满目,不时便会有居民驻足挑选几种带回家。
绿皮、白皮的冬瓜依偎在一起,憨态可掬。冬瓜盅炖排骨是三伏天的消暑秘方,瓠子切丝凉拌淋上麻油,清甜得能化开喉咙里的燥火。
在上海,伏天吃羊肉的习俗已传承多年。羊肉作为一种温补性食材,有排汗排毒、暖胃生津等功效。“红烧和煲汤是三伏天对羊肉进行烹饪的一种很好的选择。煲汤的时候可以搭配萝卜、山药等其他食材。”摊主向记者介绍道,当下,羊排和羊腿的销量较好,一天可以卖半只左右。
此外,鸭肉和童子鸡的销量也逐渐走俏。伏天吃鸭肉,清凉滋补不上火,正是顺应节气的饮食。而童子鸡蒸炒炖卤皆宜,且肌肉纤维细嫩、结缔组织少,更容易被消化吸收。因此,江浙一带还有“入暑三伏,一伏一对童子鸡”的说法。
水产区同样热闹。玻璃缸里,基围虾挥舞着钳子,青壳河蚌张合着贝壳吐水。“给我挑两斤活虾!”穿汗衫的大爷擦着额头的汗,“孙子放暑假了,就馋这口白灼虾。”摊主手起网落,活虾在塑料袋里弹跳,“这时候吃虾最补,蛋白质高又不腻。”
而在豆制品摊前,白生生的豆腐颤巍巍的,晶莹剔透的凉粉像块温润的羊脂玉。三伏天里,一碗皮蛋拌豆腐撒上葱花,淋几滴香油,滑嫩爽口;凉粉凉拌,淋上香辣红油,Q弹嫩滑,一口下去,幽凉贯穿全身,暑热顿消。
水果摊是菜场里最斑斓的角落。红瓤黑籽的西瓜惹人喜爱,刀尖刚触到瓜皮就“咔嚓”裂开,露出晶莹的果肉;紫葡萄串像倒挂的玛瑙,颗颗饱满得要滴出水来;白里透红的水蜜桃,果皮薄如蝉翼,丰盈的汁水早已暗涌。
“以前总觉得天热没胃口,现在逛一圈菜场,倒觉得能变出十样菜来。”王阿姨的购物袋里,嫩绿的苦瓜、金黄的玉米、紫红的茄子错落有致,“昨晚用薄荷叶子煮了绿豆汤,今天打算买条鲫鱼炖豆腐,鲜得掉眉毛。”
撰稿/摄影:朱文轩、厉卓琦(实习)
编辑:竺嘉茹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