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二十七季,我们邀请了上海市闵行区江川路小学的少年来诵读《追寻马桥文化》。今天,你将听到的是《第五章 研无止境——马桥文化的相关问题》节选。
第五章 研无止境——马桥文化的相关问题
考古学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其成果往往受限于技术方法、发掘资料和认知水平等。比如,由于测年技术的改进,修正了关于马桥文化绝对年代的认识;而由于不同地区考古工作的不均衡性,迄今我们尚没有明确的证据复原马桥文化形成过程;也由于认知水平的不足,我们也无法证明马桥文化刻划符号与文字之间是否存在对应关系。这些只是马桥文化研究存在问题的一部分。考古学是一个没有止境的探索之路,随着研究的深入必将使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过去人类的生活。
一、马桥文化处于什么年代?
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就是进行年代学的研究。考古学一般采用两种年代学的方法,即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所谓相对年代表现的是出土遗物、遗迹或文化之间孰早孰晚的关系,考古学中断定相对年代,主要通过地层学和类型学。所谓的绝对年代就是用纪年法确定年代,它可以确定这些遗存的真实年龄,即某件器物时代是B.C.(公元前)/AD(公元)××年,或距今(BP)××年。
地层学是判断考古学文化相对年代早晚关系最直接的证据。考古学中的地层学一词,借用于地质学。考古学所研究的地层又称文化层,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而形成的。古代人类往往在一个地点长期定居,为了生活,人们需要不断地进行营建房屋、修筑道路、挖掘水井和窖穴等一系列活动,为了防御,有的还有在村落周围挖壕沟、筑围墙,人死后在居住区的附近埋葬死者。这样,由于人们的活动,在当时的地面上就形成了高低深浅不同的活动平面。以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有各种垃圾要倾倒,经过一段时间的居住,有些设施还要进行翻修、重建,如果遇到天灾人祸,人们有可能离开这个居住地,这个地方便成了废墟,在原来活动面上就留下了一层含有人类生活遗迹的堆积,这就是考古学所说的“文化层”或“文化堆积”。
如果在某一地点只有一个时期有人居住,自然是形成一层堆积,如果居住时间较长,经过一段时间,又会形成新的文化层,人们居住的时间越长,文化层堆积的层次越多,这种有若干文化层堆积相叠压的现象,考古学上叫作地层叠压关系。天长日久由于堆积的时间和堆积的条件不同,在同一地点便自下而上地形成了质地不同、土色不同和包含物不同的若干层次,这些层次越在下面的时代越古老。识别和划分这些文化层是考古地层学的主要内容。
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发现马桥文化遗存的考古遗址来看,很多遗址都长期有人类活动,因此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堆积,早晚地层相互叠压、打破关系构成了判断马桥文化相对年代关系的重要依据。
2023年5月起,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二十七季,我们邀请了上海市闵行区江川路小学的少年来诵读《追寻马桥文化》。筚路蓝缕,以启后学,本书致力于全面收集马桥文化发掘及研究的成果,多视角地展现马桥文化的特点。本书既是向马桥文化命名四十周年纪念活动的献礼,也希望它能成为未来研究的基石,引起学者们对马桥文化更多关注,共同推进学术的不断发展。
2025年7月起,第二十七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初审:林心怡
复审:石思嘉
终审:王婷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