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5岁的樊锦诗在1962年第一次踏入莫高窟,风沙中的千年洞窟如同成百上千双眼睛,凝视着这位来自北京大学的柔弱姑娘。她未曾想到,这一眼便是一生。
那个年代的敦煌,连基本饮水都成问题,交通断绝,经费不足。樊锦诗却在每个“荆天棘地的人生路口”选择了坚守,从青春韶华到满头银丝。为了适应这样的生存环境,她养成了少喝水的习惯,只为减少如厕不便带来的麻烦;夜里睡觉时,常有老鼠从房梁掉落,让她“惊悚到全身起鸡皮疙瘩”……然而在樊锦诗眼中,个人困苦远不及文化的呼唤。
翻开《我心归处是敦煌》,最令人动容的是那些个人牺牲的真实记录:1968年,樊锦诗在敦煌县医院生下大儿子时,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新生儿最初几天连件合适的衣服都没有。二儿子出生不久就被寄养在亲戚家,几年后重逢时,她竟认不出自己的孩子。更令人揪心的是与丈夫彭金章长达19年的分居生活——她在敦煌守护石窟,他在武汉大学创建考古专业。“我的老彭走了”,书中这短短几个字背后,是夫妻二人相守莫高窟却从未外出旅游的遗憾,是丈夫罹患癌症后离世的锥心之痛。
樊锦诗视自己如莫高窟第254窟的《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图》:“敦煌是多么脆弱,多么需要保护,需要为它终生效力的人啊!”她一次次自问:“萨埵太子可以舍身饲虎,我为什么不能舍弃一切,侍奉敦煌呢?”
1998年,60岁的樊锦诗出任敦煌研究院院长。面对千年壁画不可逆转的褪色,她做出了一个前瞻性决定:用数字技术保存敦煌艺术。在大多数人还不懂互联网为何物的年代,樊锦诗已推动团队对敦煌石窟进行高精度三维扫描,用虚拟现实技术复原洞窟的每个细节。2023年,当“数字敦煌藏经洞”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亮相时,引起全球轰动。曾经“敦煌学在国外”的痛心呐喊,终于化作让敦煌走向世界的科技实践。
“此处心安,便是吾乡”。樊锦诗借用古人诗句,道出坚守敦煌数十载的力量源泉。对她而言,莫高窟已是“佛国净土”的现世映照。这份心灵的安定,使她在耄耋之年仍能平和地回忆往昔艰辛。
最近,一财蓝读书会联合上海书城(福州路店)5楼馨巢书屋举办了一场“丝路心灯”敦煌主题读书会。当读者们翻开这本自传,不仅邂逅了一位伟大女性,更与千年敦煌文化相遇。
“本期分享嘉宾彭佳,是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理事,也是馨巢书屋多年的公益合作伙伴。她不仅分享了《我心归处是敦煌》中樊锦诗先生倾尽一生守护敦煌的故事,也分享了自己作为媒体人,十余年在敦煌文化公益传播方面的心得与思考,字句间尽是赤诚之心。本次活动,不仅让大家深入了解了敦煌文化,更在交流与创作中,将樊锦诗先生的这份热爱与使命扎根心底。”
——馨巢书屋创办人 王霞
“活动上,我和大家分享了丝绸之路的宏大背景,以及在历史长河中,敦煌研究院一代代的守护者们如何筚路蓝缕,伴随着民族和国家的命运,以纯粹的心,在快速发展时代中,用相对的‘慢’,来做文物保护的系统构建,以及‘留白’给未来一代研究的空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以樊锦诗为代表的守护者们用最新的技术和角度,来推动数字敦煌的建设,尽可能地用科技来延展世界文化遗产的长度,让更多人从中受益。”
——嘉宾 彭佳
“有幸在2023年,前往我心中的圣地敦煌莫高窟参观游览。对于这座世界顶级的艺术宝殿,我已在心里膜拜千万次。当我看到无数双佛眼无声地与我对望,在她面前我必须老老实实坦白,我尚未达到真正认识她的程度——懂得太少,不敢造次!跟随着游览的人群走出莫高窟,听到一片片热烈的赞美声,我却无语沉默了。此刻我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在不能深透理解这份美好和灿烂以前,唯有献上我的敬畏和虔诚!”
——读者 杨艳华
“读完《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女士的身影如大漠孤星般烙入心底。这位扎根戈壁的‘敦煌女儿’,用五十六年光阴诠释了‘择一事,终一生’的极致信仰。书中最撼动我的并非传奇成就,而是她面对命运时的真实挣扎——咸水土屋的孤寂、骨肉分离的愧疚、数次欲离的动摇,最终却因洞窟壁画‘成百上千双眼睛’的无声召唤,将灵魂安放于敦煌。她的坚守超越了个人苦难,从沙害治理到‘数字敦煌’的创举,每一步都是对文明薪火的虔诚守护。当读到‘躺下醒来都是莫高窟,梦中亦是莫高窟’时,突然彻悟:所谓‘归处’,原是生命与信仰共振的坐标。”
——读者 辰晨
“每一寸土地,都有它的光华和沧桑;每一颗人心,都有它的炽热和寂寥;敦煌,在那片苍茫大漠里,曾是丝路旅人的庇护所,更为后世封存了无价的文明密码与历史传奇。在它的前世今生里,它曾守护过,也被守护着。听樊锦诗先生、常书鸿先生两代人奉献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口号,只有对文明的敬畏、对艺术的热爱和对责任的坚守,以及骨子里那股‘必须守住’的义勇。心归处,是家所在,亦是生命意义安放之所。愿我心归处是安然!”
——读者 王宁
记者 / 张雯婧
编辑 / 孙超慧
图片 /馨巢(女性)书屋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1. “光明中砖”竟然在新天地搞了个“秀”!还是小时候的味道,好甜
2. 持续“爆单”!什么“神仙”饮品这么受欢迎?顾客:喝起来没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