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静安区市北医院心血管内科在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协作下,成功为一名69岁男性患者实施“房颤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介入手术。7月17日下午,张先生顺利出院,踏上回乡的列车与亲人团聚,生活重回正轨。
记者在院方了解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发作时心房每分钟可跳动350—600次,导致血液在左心耳处淤滞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进入脑动脉,就会引发中风,甚至危及生命。数据显示,房颤患者中风风险是常人的5倍,且致残、致死率极高。
而家住江西鹰潭的张先生病情就像一个复杂的“迷宫”:他不仅患有房颤,心脏时常“咚咚咚”地乱跳,喘不过气来,还曾患有胃癌并进行了胃大部切除,同时还有胆囊切除病史,合并高血压和心功能不全。这些病凑在一起,传统的抗凝治疗对他来说风险极高,让当地医生束手无策。
几经周转,张先生和家人来到市北医院求医,希望在这里找到解决“心头大患”的办法。
考虑患者出血风险较高,传统治疗方案面临瓶颈,心血管内科曹华明主任和他的团队在详细了解了张先生的病情后,结合患者意愿,决定为他实施“房颤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介入手术。
这场手术,不是心内科一个科室“单打独斗”,而是市北医院多学科团队的“强强联合”。术前,心内科联合超声科、麻醉科、放射科等多学科团队开展了详细的病例分析和讨论。每一个科室都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出发,为手术的成功提供了保障。超声科通过先进的影像技术,为张先生的心脏结构进行了详细地检查,精准定位了左心耳的位置和形态;麻醉科为张先生制定了个性化的麻醉方案,确保手术过程中他的生命体征稳定;放射科则通过影像学检查,为手术提供了清晰的“地图”,帮助心内科团队精准操作。
手术当天,曹华明亲自“挂帅”,带领团队开始了这场“心脏保卫战”。通过股静脉穿刺,将导管送入张先生的心脏,成功将封堵器释放于左心耳开口,完美覆盖了血栓风险区域。同时,还为张先生实施了房颤射频消融术,解决了他的房颤问题。
术后,超声及造影验证了封堵效果良好,无残余分流。张先生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
“左心耳封堵术的成功开展,是市北医院心血管内科从‘疾病治疗’向‘精准预防’转型的重要里程碑。”曹华明介绍,上海在房颤消融与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这种手术不仅解决了房颤的问题,还预防了中风的发生,让患者在一次手术中获得“双保险”。这种手术创伤小、恢复快,而且避免了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带来的出血风险,是国际公认的房颤卒中预防技术。
(图片来自:市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