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杨浦 > 文章详情

夜读 | “扭”布衣之怒

转自:上海杨浦 2025-07-20 22:47:14

TONIGHT

夜读

围棋有一手段,高手极慎用,除非万不得已。而在我们班,初级阶段(甚或还称不上的)色彩极浓的棋手,却是常常一上来就采用此法,互放狠手,难分难解。这个技术手段就是“扭”。——它马上会使人想到两个莽汉扯住衣领夹住脖子缠成一团厮打。其实,“扭”里面学问极深,对后续的战略战术要求尤高。

围棋的平静或许只是在开始的几分钟。双方温文尔雅,文质彬彬,先礼后兵。此时纹枰空空如也,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容纳双方的抱负。何况布局阶段至少有几十、上百个“定式”可供选用。定式们基本上都心平气和,讲的是“两分”。只要应对得当,大致利益均沽,互不吃亏。这一阶段属战略谋划性质,经营多,出拳少。当然,我们“围棋入门班”的棋手常常对此不屑一顾,满脑子的拼搏、厮杀和吃棋,故而几乎一开局就是中盘。

随着局势的进展,火星开始迸发。棋盘不是太平洋,它拢共就361个点,楚汉相争于此。

围棋中盘危机四伏、波诡云谲、短兵相接、锋刃相向,就像足球赛的拼抢进入高潮:贴身紧逼、强悍的体魄、强悍的速度、强悍的出脚、强悍的霸气,火花四溅。在围棋无声的较量中,其激烈程度绝不亚于足球(以致有棋手需吸氧助力);另外还得加上一条:冷静而缜密的计算和考量。

围棋也有贴身的肉搏、拼抢和铲断。围棋的铲断就是——“扭”(又叫“扭断”或“扭十字”)。

黑白4颗棋子,强硬地呈相互切断状。刀锋相交,剑拔弩张,睚眦必报,悬崖上的决斗。是时犹如“战宛城”中赤身死战的典韦舍身,鸿门宴上挺身而起的樊哙用命;古罗马角斗士抽出了最后的短剑,腾冲城我方守军朝枪口上插刺刀!

不要小看“扭”只是区区4颗棋子互相切断,它却往往是引发极其复杂局面的导火索,局面甚至会失控到各方预料之外。咱们围棋班李老师一般不提倡此种战法。李老师叮嘱大家,切勿随便去“扭”,除非你有极好的“算功”。否则,就像把一堆衣服扔进洗衣机,最后袖子领子裤腿统统搅作一团,弄得连气都透不出。老徐问:“万一对手硬出此招,怎么办?”“你尽可能忍一忍,不发火,不震怒。‘您走您的独木桥,我走我的阳关道。’”李老师说,“记得‘庖丁解牛’吗?‘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解纷者不用拳。”

围棋讲究联络,如太极运气绵绵不断;重视进退有据八方呼应;最忌被切断。高手之间一旦罕见地出现“扭断”,那就是决战时刻。佐罗与维尔特上校执剑登上了钟楼之顶,生死在此一举。所谓“棋从断处生”。此“生”字,可以作“求生”解,亦可作“萌生出机会”解。围棋是纹枰上的战争,攻城略地,三军用命,所有战术手段都可运用,目标只有一个,胜利。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22年),秦国灭魏之后,想以“易地”之名占领魏之属国安陵。安陵君不屈,谢绝秦之诱饵。安陵君派大臣唐雎出使秦国。

秦王威胁唐雎道:你听说天子之怒么?——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回答说:大王您可曾听闻过布衣之怒?——布衣之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就在今天!说罢挺剑而起。

秦王失色,连连道歉。

“扭”之壮烈,与“布衣之怒”可有一比。

投稿可发至zfk@yptimes.cn

作者 | 赵韩德

编辑 | 顾金华

诵读 | 田静

视觉 | 邱丽娜  刘晶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