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高温季节,徐汇区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内,前来咨询身体沉重、睡不醒等健康问题的居民数量明显上升。中心中医科医生刘玉婷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夏季湿邪缠身的典型表现,除此之外,还可能会有面容及眼睑浮肿、舌苔白腻滑、胃口不佳等不适。
据刘玉婷介绍,夏季湿邪肆虐的原因可以分为外湿弥漫、内湿滋生两类。盛夏时节,高温多雨外湿弥漫,空气湿度居高不下,极易侵袭人体肌表经络。同时,暑热夹湿形成“暑湿”邪气,使毛孔舒张,更易引湿入体。而内湿滋生多因生活习惯:贪食冷饮冰啤、寒凉瓜果或烧烤、甜品等,加上饮食不规律,易伤脾胃阳气,致其运化水湿能力下降,水湿内停;过度依赖空调、汗后冲凉则闭阻汗孔,使湿郁体内;久坐少动亦令阳气不振,水湿停滞。
记者了解到,湿邪致病症状多样且缠绵,特征可概括为“重、浊、腻、粘、闷、呆”。常见表现包括:头身沉重如裹、四肢乏力昏沉;食欲不振、口黏腹胀、便溏粘马桶;舌苔厚腻、分泌物黏稠(如白带、眼屎多)、皮肤油腻易长痘;关节酸痛沉重,雨天加重;以及胸闷、情绪低落、反应迟钝等。
湿气重的表现
刘玉婷介绍说,祛湿不同于简单的“排水”,关键在于恢复身体运化水湿的能力和输布水液的通道,也就是强健脾胃和畅通三焦。饮食方面应以清淡、温软易消化为主,适当辛香开胃,严格限制生冷寒凉、油腻甜腻。日常烹饪时可以多用蒸、煮、炖、快炒;少用油炸、红烧(易生痰湿);巧用生姜、葱白、花椒、豆蔻、陈皮等温性调料。
除此之外,避开高温时段进行适度运动、注意及时更换湿衣、保证充足睡眠对祛湿也有着积极作用。刘玉婷提醒道,针对不同体质,祛湿方法也要“量体裁衣”,若是湿邪症状一直得不到改善,应该及时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中医师会通过望闻问切(观舌苔、诊脉象等)精准辨证,开具个性化的中药方剂,或配合针灸、拔罐等外治法,效果更佳。
健脾化湿食材:茯苓、白术、山药、白扁豆、莲子、芡实、薏苡仁、陈皮、砂仁、豆蔻。
芡实
利水渗湿食材:赤小豆、冬瓜(皮)、玉米须、荷叶、绿豆(偏凉,湿热适用)、鲫鱼。
荷叶
芳香化湿食材:藿香、佩兰(鲜品更佳)、紫苏叶、薄荷(清暑化湿)。
紫苏叶
记者:沈艺飞
编辑:邱彩红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