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徐汇通 > 文章详情

中医教你掌握这些小窍门,疏肝健脾好度夏!

转自:徐汇通 2025-07-20 11:48:45

盛夏高温,中医养生讲究疏肝健脾,预防“痰湿”。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李楠医师、浦东新区浦南医院汤璐敏副主任医师,为大家科普养生诀窍。

图片来源:千图网

自我识别“痰湿”

如果发现以下情况,可能提示体内痰湿较重:

①舌苔厚腻,如同覆盖一层黏腻物质。

②午后倦怠感明显,精神不振。

③大便黏滞不能成形,易黏马桶。

④面部、头部油脂分泌旺盛。

超重、肥胖等人群,更容易痰湿。

中医特色调理

痰湿较重的人群可以选择代茶饮,如荷叶陈皮决明茶。

取荷叶5克、陈皮3克、决明子10克,加水500毫升煎煮至茶汤呈琥珀色。这杯茶有助于疏肝理气,促进脂质代谢。

同时,也可以选择穴位按摩。

①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中。建议每日点揉200次,可健脾化湿。

②太冲穴,位于足背,第1、第2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睡前按压5分钟,有助疏肝解郁。

湿热天气易致心烦,可尝试聆听舒缓的音乐,或使用佩兰、薄荷精油芳香醒脾。

日常饮食宜忌

以下这些食物,痰湿较重的人群要少碰:

①冰镇饮料:会阻碍代谢,尽量不吃或少吃,建议换成温热的陈皮普洱茶等。

②麻辣油腻:加重脾胃湿热,令肝负担过重,尽量不吃或少吃,建议饮用清淡利湿的冬瓜薏苡仁汤等。

③高糖水果:过量果糖易在肝脏转化为脂肪,尽量不吃或少吃,建议选蓝莓、圣女果等低糖水果。

避免常见误区

误区一:过量喝寒凉祛湿饮品,如绿豆薏苡仁水,这反而会损伤脾胃。

误区二:盲目追求高强度运动,如日行2万步,这容易加重关节负担,诱发劳损或炎症。

误区三:自行长期服用护肝保健品,这可能掩盖真实病情、延误诊治,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

编辑:宁平英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