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风湿免疫科开出了全国首张痛风靶向治疗药物伏欣奇拜单抗治疗处方,填补我国痛风领域长效精准靶向治疗的空白。47岁的张先生成为首位接受该药物治疗的患者,这位饱受痛风折磨23年的老病号,终于迎来了摆脱反复疼痛的新希望。
痛风,被称为“疼痛之王”,是一种由于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引发的剧烈炎症性疾病。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高达1.77亿,痛风患者超过1466万,且发病率仍在逐年攀升。令人担忧的是,痛风已不再是“老年病”,30—45岁的中青年男性成为主要患病人群,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5倍。
“痛风发作时,关节红肿热痛,像刀割一样,甚至一阵风吹过都会疼得受不了。”张先生描述道。他自2002年确诊以来,脚踝、膝盖、手指等关节反复发作,常年依赖止痛药,但效果有限,还常伴随恶心、头晕等副作用。
目前,痛风的常规治疗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和激素类药物,但部分患者因禁忌、不耐受或疗效不佳,面临无药可用或反复发作的困境。“很多患者因为怕副作用而不敢长期用药,结果痛风反复发作,最终导致关节变形、肾脏损伤,甚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华山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薛愉指出。
此次获批的伏欣奇拜单抗是一种全人源化抗IL-1β单克隆抗体药物,其作用机制与传统止痛药截然不同。它精准靶向痛风炎症的核心——IL-1β(白细胞介素-1β),直接阻断炎症信号传导,从源头上抑制痛风发作。不仅有效改善痛风急性症状,还可降低患者长期复发风险,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群体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式。临床数据显示,伏欣奇拜单抗在单次给药后即可快速起效,6—72小时镇痛效果与激素相当,6个月内首次复发风险降低近90%,且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
随着医学进步,痛风不再是无解的“疼痛之王”。复旦大学风湿免疫过敏性疾病研究中心主任邹和建教授表示:“伏欣奇拜单抗的临床应用,标志着痛风治疗从‘单纯止痛’迈向‘精准抗炎’的新阶段。首张处方落地为我国痛风治疗领域树立了全新里程碑,期待其未来在临床实践中的表现。”
记者:郁婷苈
编辑:史笑雨、任映蓉(实习)
来源:华山医院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