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检察 > 文章详情

“把脉问诊”开良方!最高检第五评议组在沪开展刑事案件出庭评议活动

转自:上海检察 2025-07-19 19:53:48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部署安排,7月16日-18日,最高检第五评议组组长、陕西省检察院原副检察长李志虎率评议组来沪,开展刑事案件出庭支持公诉评议活动第二阶段听庭工作。

(滑动查看更多)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监察司法委副主任委员徐燕平,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贺卫,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曹洁,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刘晶参加听庭评议活动。活动还邀请了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业专家学者等参加,全市三级检察院相关部门干警代表等共同观摩庭审。

精准指控破“保险骗局”

被告人当庭认罪认罚

7月16日,评议组首站前往静安,旁听静安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一起“保险黑产”领域合同诈骗案件。该案涉及人员较多、法律关系复杂,被告人究竟是单位犯罪还是个人犯罪?涉嫌合同诈骗罪、职务侵占罪还是保险诈骗罪?一连串焦点问题,对公诉人的出庭履职能力是场“硬核”考验。

检察机关指控,被告人在承包经营某保险经纪公司Z市分公司代理销售相关保险产品并收取佣金时发现,两款保险产品的佣金或佣金加退保金额超首期保费,遂计划通过虚假投保后短期退保套利。被告人以返佣、保本付息为诱饵,直接或通过他人发展18名无真实投保意愿和长期续保能力的投保人,以自筹资金或保单贷等方式垫付首期保费,投保共计28份保险,后在1个月至1年内陆续退保,以此套取佣金,致使某保险公司损失共计584万余元。

庭审现场,公诉人精准讯问,并以多媒体分组示证,锚定被告人合同履行相对方身份、非法占有故意、组织他人虚假投保并恶意退保骗取佣金、造成保险公司损失等证据,清晰阐述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和量刑情节。同时,公诉人警示此类行为会削弱公众对保险行业的信任,破坏保险市场健康发展,甚至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首先,宋某应认定为主犯。作为保险经纪公司Z市分公司负责人,他是本案发生前提的决定者,也是共谋在他的推动者,最核心的返佣行为也是他实施的。其次,保险合同为射幸合同,可随时退保,其高比例佣金旨在激励业务发展,但被告人主动介入,使保险公司必然100%受损,背离射幸合同特征,故产品设计与损失无直接因果关系。”针对辩护人的罪轻辩解,公诉人直击要害,并结合案情开展法庭教育。法理情交融下,被告人当庭认罪认罚。

静安区法院将择日对本案作出判决。

庭审结束后,最高检第五评议组对检察人员出庭情况进行评议。评议组充分肯定了案件的办理和庭审表现,认为本次庭审流畅精彩、规范专业,公诉人应答张弛有度、辩驳精准,具有典型示范意义。同时,就庭审讯问、证据出示、释法说理等提出针对性意见。

姚远来

“庭审规范流畅,精准认定保险经纪领域合同诈骗,从非法占有目的到行为实施再到损失认定,逻辑链条完整,把握犯罪本质精准,公诉意见说服力强。”高检第五评议组成员、吉林省延吉市检察院检察长姚远来对公诉人表现给予充分肯定,他认为,庭审充分展现了上海检察干警的深厚法律功底与专业素能,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定位相匹配,值得学习。他建议,讯问时可多引导被告人自主陈述。

张剑

上海金融监管局相关处室主要负责人张剑作为行业专家参加评议并表示,检察机关的证据链条完整,多方证据相互印证,在罪名区分、金额认定等方面为行政执法提供了宝贵借鉴。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与上海金融监管局今年初建立了全国首个检察机关与金融监管局的协作配合办公室,办公室设立以来,双方加强行刑双向衔接,联合治理金融领域黑灰产,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尧金仁

上海市政协常委尧金仁认为,公诉人起诉指控明确,证据体系完备,讯问逻辑缜密,法庭回应精准。他指出,此类行为绝非行业惯例或业务必需,被告人法治意识淡薄,对自身犯罪行为认知不足且存侥幸心理,不仅严重侵害保险企业与消费者合法权益,更对保险行业健康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并就防止此类案件再发提出从源头完善产品设计、堵塞漏洞,从培训筑牢合规意识、廉洁从业,从过程健全监管机制、防范未然等提出针对性建议。

零口供就能脱罪?

证据闭环指控有力

7月17日,潘某某抢劫案在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开庭审理。评议组来到市第一中级法院、市检察一分院开展刑事案件出庭支持公诉评议活动。

本案系一起零口供案件,检察机关指控被告人潘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暴力手段劫取他人财物并致1人死亡,被告人潘某某到案后始终否认作案。本案在无直接证据的情况下,从技术侦查、监控调取、生物物证鉴定、手机数据恢复等多角度构建证据体系,最终锁定潘某某系作案人员。

“肯定不是我做的!”庭审中,被告人当庭依然坚持拒不供述,辩护人做无罪辩护。自行辩护时,被告人竟然还“专业”地反问公诉人“你们有什么直接证据证明吗?”这极大考验公诉人运用间接证据形成指控体系的能力。

“你刚刚说为了图方便在一个垃圾桶丢弃的衣物,那前面三处监控明确显示你是分别在不同地方丢弃的衣物,这怎么解释?”

“本案是没有直接证据,但以间接证据构成完整证据链,一样可以查明事实、还原真相!”

讯问环节,公诉人打破先从案件事实对被告人进行发问的常规思路,从前科、经济情况、行为轨迹等方面层层递进;举证环节,公诉团队利用3D建模、多媒体示证等方式向法庭直观展示,完整还原案件事实;法庭辩论环节,公诉人将案件分为前端、中端、后端,每个节点之间环环相扣、严丝合缝,在案证据形成闭合锁链,有力指控被告人犯有抢劫罪的犯罪事实。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将择日对本案作出判决。

在随后召开的评议会上,评议组成员充分听取了与会人员意见,并从起诉书规范性、庭前准备、公诉人庭审表现等方面作了客观中肯的点评。

赵丽娜

最高检听庭评议工作组成员、最高人民检察院重大犯罪检察厅干部赵丽娜对本次庭审印象深刻:“庭审堪称零口供、以间接证据定案的典范与标杆。各环节环环相扣、逻辑严密。举证时利用三维动画等直观展示,效果极佳。两位公诉人分工明确、配合有力,第一公诉人更是展现引领示范效应,脱稿答辩精准有力,尽显深厚功底与应变智慧。”

郭靖

最高检第五评议组成员、陕西省西安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一级检察官郭靖表示:“今天庭审中法庭讯问循序渐进、有层次化;能抓住关键细节,举证质证逻辑强;二轮答辩针对性强,充分展现公诉人强大气场。”

曹克美

上海市人大代表曹克美认为,面对零口供恶性刑事案件,公诉人事前认真研究、充分准备,庭审中将盘问对话、证据呈现等技巧纯熟运用,丝丝入扣、步步为营、针针见血,逐步戳穿嫌疑人谎言,徐徐还原事实真相,用大量详实支线证据来夯实主线证据基石,瓦解嫌疑人谎言根基,十分精彩。

方奇钟

上海市政协常委方奇钟表示,今天的庭审观摩,直观地感受到了法庭的威严 、公平、 公正。公诉人以专业的法律知识储备和完整的证据链精准戳穿被告人的各种谎言,充分展现了检察官的卓越法律功底和 深厚的办案经验,把每次人民群众期盼的大案依法办成了经得起检阅的铁案 ,为他们点赞。 

“服务商标”领域假冒注册商标

扎实证据直指侵权事实

7月18日,最高检第五评议组最后一站来到浦东,对一起假冒注册商标案开展出庭支持公诉评议活动。该案是一起“服务商标”领域的新类型假冒注册商标案。

是否属于“同一种服务”、是否属于使用“相同商标”、违法所得金额的认定等焦点问题,都在考验着公诉人的“看家本领”练得如何。

检察机关指控,2020年至案发,被告人黄某以非法营利为目的,先后经营多家公司,雇佣被告人王某等人,未经涉案服务商标权利人授权许可,在沈阳、杭州、武汉、深圳、上海等地开展带有上述注册商标的儿童时装表演活动,以此收取高昂报名费用、活动服务费用。其间,黄某、王某还从非正规渠道低价采购与涉案品牌同款式的服装,并采购带有前述品牌注册商标的领标、水洗标,通过更换、缝制领标、水洗标的方式假冒品牌服装,用于租赁及儿童走秀活动,违法所得共计人民币80余万元。

“在活动招募过程中是否会发放带有涉案注册商标的电子海报、招募细则、温馨提示、邀请函?”

“你在活动中使用涉案注册商标是否获得品牌方的授权?”

庭审现场,公诉人精准讯问、重点突出、环环相扣,牢牢把握指控主线,并通过多媒体分组示证,直观清晰地展示了被告人服务商标侵权的模式,并通过聊天记录等证据有力回应了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辩解,清晰阐述事实认定、涉案金额和量刑情节。法院当庭以犯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黄某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罚金人民币一百六十万元,判处王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评议中,最高检第五评议组对检察人员出庭情况充分肯定,表示这是一场高质量高标准的庭审,具有示范标杆的意义,既体现了为大局服务的意识,也体现了行刑衔接机制的有效运行。

宋凯

最高检第五评议组成员、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第四检察部副主任宋凯表示,公诉人庭前进行了大量细致工作,庭审中公诉意见全面、公诉人法庭讯问非常到位,根据现场情况适时临场调整讯问方向,举证效果极佳,对争议性问题也有充分预判。

王艳芳

“理性又专业。”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王艳芳对本次庭审给予高度评价,她表示庭审准备充分、案件办理扎实。公诉人的庭审风格沉静、专业理性,每个事实的认定都基于扎实的证据;庭审节奏把握得当,对案件主线呈现更加清晰,突发情况处理游刃有余、追问有理有据;多媒体证据应用能力出色,对证据呈现非常清晰。

吴坚

上海市人大代表吴坚表示,今天的庭审准备工作非常充分、庭审过程展现非常精彩、专业用词相当精准,体现出对商标权利人权益的充分保护,对被告人权利的充分保障和尊重。

杨军

上海市人大代表杨军表示,公诉人发挥了卓越的专业素养和扎实的办案功底,为我们展现了一场高质量、高水平的出庭支持公诉。通过听庭可以看出检察官在庭前的准备工作非常细致全面。法庭辩论中,公诉人结合案件事实和证据,回应答辩精准及时,指控犯罪有力,不仅精准阐明了法律适用和定罪量刑依据,更揭示社会危害,呈现出了良好的庭审效果。

“把脉问诊”开良方

聚力提升公诉质效

连续三天“不间断”的出庭支持公诉评议活动为上海检察机关进一步提升出庭支持公诉工作“把脉搏、开良方”,促进高质效办好每一个刑事案件。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刘晶对最高检评议组的“把脉会诊”深表感谢。上海检察机关要以此次全国检察机关刑事案件出庭支持公诉评议活动为契机,及时复盘总结,补齐短板弱项,将“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理念融入公诉工作全过程,推动新时代检察出庭公诉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上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优检察力量。

最高检第五评议组组长、陕西省检察院原副检察长李志虎强调,出庭公诉是公诉人的“看家本领”,公诉人不能局限于就案办案,还要强化政治引领,做实“三个善于”,聚焦实战练兵,注重成果转化,将评议组反馈的“金点子”转化为提升能力的“硬举措”,持续强化出庭公诉能力建设,加快锻造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高素质专业化检察铁军,切实彰显“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履职担当。

供稿 | 上海检察一分院、浦东新区院、静安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