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颜色、建筑外墙和装饰线搭配、入户门样式选择、休闲广场设计、儿童乐园布局……近日,颛桥镇金塔一村小区“美丽家园”改造开工在即,一场场有关“美丽家园”议事会在社区如火如荼地举行。“我一直以为,‘美丽家园’改造方案是由设计师提供的,方案形成后再来征求我们的意见,没想到,我们也参与一起设计家园了。”参与议事会的居民代表张先生兴奋地说。
在这些议事会上,不同年龄层的居民代表,以不同思考视角拿出了许多“点子”,在凝聚和整合各方需求和诉求的平台上,找到最大公约数。社区居民逐渐从聆听、选择跨度到直接参与改造方案设计。
金塔一村小区是1993年建设的保障房小区,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共有54门栋的816户居民。建成多年后,房屋老化,外墙、屋面渗水较为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被纳入闵行区“美丽家园”改造计划。
颛桥镇人大代表,北桥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杨伊介绍,早些年,小区曾进行过平改坡改造,但是屋顶和水箱之间都是有缝隙的,顶楼住户家一直有漏水现象。由于下水管道老化现象严重,楼上楼下漏水纠纷也比较频繁。“每个月物业报修中,至少有2—3件是居民家里漏水了,要是遇到台风季,这样的报修情况就更集中了,由此引发的邻里矛盾纠纷也很多,居委干部大部分调解工作都围绕于此。”杨伊说,此次小区纳入了“美丽家园”项目,将解决居民的急难愁问题。
为了让这一民生工程建在人民群众心坎上,颛桥镇人大积极搭建平台,通过“听群众说事、邀各方议事、督部门办事”三步法,让民生期盼在人大监督推动下变成温暖现实。
“我们小区原来屋顶是红色的,周边小区屋顶是蓝色的,今天我们首先来选择一下屋顶的颜色。”在一场关于“色彩”的议事会上,居民们站在设计师的角度,亲自为家园的里里外外“上色”。
“经过对比很直观,从协调统一上看,蓝色更好。”在设计单位拿出两张空中俯瞰的效果图后,楼组长盛老伯率先发表了个人意见,并获得了居民的高票数赞同。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外墙和装饰条的颜色,这里也有两类,浅色系和深色系。”
“这两种搭配从整体效果上都很美观,但是深色比较耐脏。”正在小区扔垃圾的居民代表张先生在居委干部的邀请下参与了议事会,而他的观点获得了大多数居民的共鸣,直接被采纳。
在后续的项目设计方案“敲定”过程中,“听群众说事”机制始终发挥作用。居民通过这一平台机制深度参与设计方案的制定。
“关于入户门的样式五花八门有很多,但我觉得只要像这样简单大方实用就好。”“花坛转角设计要有弧度,健身器械摆放位置要合理安全。”在议事会上,越来越多的居民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围绕户外儿童活动区的安全细节问题,小区居民刘峥更是亲自画了手绘草图供大家参考。
杨伊介绍,金塔一村小区内的老年人占比比较高,居民们对晾晒需求比较大,在居民们的提议下,“美丽家园”改造方案中依然保留了晾晒区的功能,并进行升级改造,满足更多人的需求。此外,为满足居民的聊天需求,设计方在户外休闲广场改造中,还布局了许多休闲座椅。“以前,广场上椅子不多,许多居民自带板凳加入聊天,现在椅子增加了数量,位置也相对集中,便于聊天。”杨伊说,在居民的深度参与下,共有10余处调整建议直接体现在最终的设计方案中。
记者获悉,金塔一村小区从2023年申报“美丽家园”改造项目以来,“美丽家园”议事会按需常态化开展,并形成了“问题收集—协商办理—结果反馈”的闭环链条。议事会累计讨论污水管改造方案等议题6项,协调解决施工噪音扰民等具体问题18件。
而为了扩大群众参与度,除了线下有规模、定向邀请的议事会,居委干部还借助于每周下基层工作,主动去聆听居民的心声。当有居民来居委会办事,工作人员也会主动询问他们的需求,征求居民的意见。
“马上,施工方就要进场了,有关更多施工安全方面的细节问题,还要召集居民们开展议事。此外,对于小区增设的活动空间,居民们也十分关心,我们也将征求居民的意见。”杨伊说,未来,类似这样的议事会还有很多,他们不光邀请小区居民参与,还会邀请附近其他社区的代表参与议事,“在社区治理问题上,经验是相通的,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据悉,闵行区“美丽家园”建设自2023年启动以来,已累计实施32个小区、240万平方米的改造,惠及11个街镇。项目从规划到验收全程引入居民民主参与,真正实现“改不改、改什么、怎么改”由居民说了算。
2025年闵行区“美丽家园”建设已全面启动,12个老旧小区纳入今年改造计划。改造中也将进一步培育社区治理内生力量,持续倾听民意、汇聚民智,真正把民生工程办到群众心坎上。